《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版)》16.环境政策与法规.ppt

《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版)》16.环境政策与法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版)》16.环境政策与法规

第16章 环境政策与法规 16.1 环境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特征 16.2 环境法 16.3 环境标准 16.4 小结 16.1 环境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特征 定义 各国政府为保护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而制定的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上的规定。 狭义环境法: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广义环境法:还包括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16.1 环境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特征 16.1.1 环境政策的基本原则 其他原则 环境民主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 结合、 综合整治 环境责任原则 环境与经济、社会 协调、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 16.1.2 环境政策的发展 1972年 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起点 1973年 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确定环境保护的 “32字方针” 发展 环境保护工作展开 “三同时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78年《宪法》: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1979年颁布《环境保护法(试行)》 从法律上肯定“32字 方针”和“谁污染、 谁治理”政策 16.1.2 环境政策的发展 1982年 建立国家环境保护局 1983年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走向成熟 规定 环境 保护 为基本 国策 “三建设 三同步 三统一” 战略 方针 《水污染防治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 1992年 批准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1. 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2.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 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认真治理城市“四害” 4.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5. 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加强生物多样性 6.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7. 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8. 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9. 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管理 10.参照环发大会精神,制定中国的行动计划 绿色卡片: 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 16.1. 3 环境政策体系 环境政策体系 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技术政策 环境管理政策 环境产业政策 环境贸易政策 环境社会政策 国际环境政策 绿色卡片 我国的环境政策体系 综合性环境政策: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环境经济政策:国内投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信贷、价格、预算和政府采购政策;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 环境管理政策:强制淘汰和技术政策;环境收费政策;市场引导性环境管理政策;自然生态保护政策;企业发展政策;城镇化发展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 绿色卡片 我国的环境政策体系 环境技术政策: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机动车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放射性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境产业政策: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产业政策;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汽车工业政策。 环境贸易政策:外商投资政策;货物进出口环境管理政策;废物进出口环境管理政策;货物出口管理;技术进出口环境管理政策;其他贸易技术措施;环境服务贸易。 环境国际合作政策:中国关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 16.2 环境法规 环境法的定义 关于利用、保护、改善环境以及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部门法 调整范围 自然环境:大气、水、土地、森林、草原等 人工环境:运河、水库、人造林木、名胜古迹、城市和乡村等 16.2.1 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 阶段 环境法规 防治对象和范围 特点 产业革命后 19世纪中叶 英:《河流污染防治法》 美:《煤烟法》《石油污染控制法》 日:《矿业法》《河川法》 大气、水 限制性的规定和采用治理技术,较少涉及国家对环境的管理 20世纪初到60年代,环境公害泛滥 美:《水污染控制法》《清洁空气法》《固体废物处置法》 英:《清洁大气法》《清洁河流法》《噪声控制法》《生活环境舒适法》 联邦德国等法规 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放射性物质、农药、有毒化学物质 各国加快环境立法的步伐,把环境保护扩大到工业、交通、城建、水域管理等部门 20世纪70年代以后 除大量颁布单行法规,不少国家制定了环境保护基本法 从污染防治扩大到对整个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环境立法趋向完备化,形成独立的部门法;立法指导思想转变;法律 “生态保护化”的观点 绿色卡片:环境法学不同模式 欧洲大陆法系:污染防治立法和城市规划立法方面。 美国模式:典型普通法系国家;从判例着手,注重对环境保护思想和自然保护运动的归纳和分析。 日本模式:比较重视对公害和环境判例的研究。 16.2.2 环境法的目的和作用 目 的 直接目标 协调人与环境关系,保护、改善环境 最终目的 保护人群健康,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16.2.2 环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