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要点

日本 悉尼 美国 英国 唐朝 的 中外文化交流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第4课 学习目标 一.遣唐使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1.遣唐使的含义及目的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日本教王护国寺所藏,画面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大唐是个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应该常去学习)。 次数: 成员: 规模: 特点: 目的: 十多批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庞大,少则二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使节、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成员素质较高 一.遣唐使 2.遣唐使的概况 一.遣唐使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唐代仕女 日本和服 相关史事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候从中国传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日本京都与唐都长安 日本的茶道源于……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矢[shǐ]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鉴真东渡 二.鉴真东渡 时间: 经过: 目的: 影响: 唐玄宗时期 六次东渡(前5次都没有成功,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二.鉴真东渡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东渡日本,前后用了12年,随行的有36人献出生命。鉴真虽失明,但百折不挠,到日本时,已是66岁高龄。他在日本10年,极受尊敬和爱戴。今天,鉴真主持修建的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相关史事 鉴真设计的唐招提寺 玄奘西行 玄 奘 唐代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幼年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627年他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20年间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三.玄奘西行 唐朝与天竺(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有频繁的交往。 三.玄奘西行 贞观初年(唐太宗),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1.玄奘前往天竺 在玄奘西行之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玄奘在求法时发现这些称呼都不准确,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相关史事 (1)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2)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3)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三.玄奘西行 玄奘像 2.玄奘的贡献 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 事件内容 身份 目的地 目的 独行还是结伴 途中遭遇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僧人 僧人 日本 天竺 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 结伴 独行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弘扬佛法 求取佛经 唐朝与大食的友好往来 知识拓展 唐朝时,大食(我国古代称阿拉伯为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先后有40多次。大食的商人经陆路和海路来到中国,贩卖珠宝、香料和药材等。有不少人在中国长期定居,有的人还在唐朝的朝廷中任职。来华的阿拉伯人将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当时的长安、广州等地修建有清真寺。 怀圣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想一想: 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广泛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