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作用基本原理6.pdf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催化作用基本原理6

上节课回顾 §3.3 分子的化学吸附 §3.3.1 吸附等温式 §3.3.2 金属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3.3.3 氧化物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吸附相关概念: 吸附量 覆盖度 吸附热 吸附活化能 吸附速率 不同模型吸附等温式 化学吸附态决定反应途径、产物 化学吸附态概念 指分子或原子在固体催化剂表面进行化学 吸附时的化学状态、电子结构及几何构型 分子在金属表面上的活化及其吸附强度 物理吸附法测量比表面积(BET)与化学吸 附法测量金属表面积区别?  [应用] :固体吸附剂、催化剂的表面积测定 [例] 标准BET 法测定催化剂比表面积的步骤: ①测定在0.05<p/p 0 <0.35 范 围内吸附物N2 (基准物质)的吸 附等温线; ②以p /[ V(p -p) ]对p/p 作图得一 0 0 条直线,可以得到: 1 c 1 1 斜率 截距  V c V c V m m m ③由直线的斜率和截距计算V ; m ④计算表面积; 其中,A (N )=0.162 nm2 m 2 金属表面上化学吸附的应用  主要应用:测定金属的表面积、分散度、颗粒大小  常用吸附质:H 、CO 、O 和N O 2 2 2 s n x  计算公式: A m m n s •A -- 金属总表面积; s • -- 单分子层吸附量; n m •xm -- 单分子覆盖化学计量系数,定义为与每 个吸附分子结合的表面金属原子数目; •n – 单位表面积上的金属原子数 s  金属表面积测定方法之二-- 吸附滴定法  原 理:利用化学吸附质与气相物间的反应进行的 3 O  H (g ) H H O s 2 s 2 2 1) 当负载催化剂的载体为氧化物时,生成的水被吸收 掉,吸附为单分子层覆盖; 2) 当催化剂为非负载的粉末时,生成的水用冷阱收掉; 3) 一个吸附的O原子,消耗3个H ,生成水用掉2个H , 另一个用于单分子层吸附,氢压的变化相当于裸露于 金属表面化学吸附氢的1.5倍  操作条件:将氧在常温、10~20KPa下吸附,吸附氧在 相同条件下用氢滴定。对于非负载试样,应在195K进行 实验,以防止分散的金属凝结 §3.3.3 氧化物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 氧化物的表面特性: 1) 氧化物表面都含有两种类型的物种— 阳离子和阴离 子,阳、阴离子的相对量及空间排布随晶面变化;是 否二者都参与化学吸附?--不易确定! 2) 氧化物的热稳定性彼此很不相同, a)位于过渡元素前的元素氧化物(陶瓷性氧化物) ,高温稳定; b)过渡金属及其后的元素氧化物,在真空条件下一般失氧,尤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