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三年会考试卷分析
2011年:41.读图21“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7分) 在复习的时候,重点是对等高线地形图基本判读技能的掌握。 解题的时候,充分利用图中给出的条件,如:地图三要素在等高线地形图的运用(观察图中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给题目提供线索)、根据已知的等高线的海拔推算等高距从而判断某点高度、山体五种部位的判读(重点注意山脊山谷的区别——向海拔低处凸出的是山脊,向海拔高出凸出的是山谷,山谷处往往发育河流)、在大区域等高线图中判断五种地形类型、陡坡缓坡的分辨(登山路径的判断依据)、河流流向及支流位置的判断等 2011年:45、读图25“我国两省区示意图”,回答问题。(8分) (1)A、B两省区的分界山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体来说,A省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有我国最大的① 沙漠。此环境下依靠地表水、地下水或泉水进行灌溉的农业被称为 农业。该省区拥有的优势能源矿产是 。 (3)B省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高、寒”,农作物主要是耐寒的 、豌豆、小麦等,农业区主要分布于 谷地。近年来建成的② 铁路,大大加强了该省区与其他区域的联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区域特征的差异性:突出区域特点,加强横向比较。复习时候要抓住区域地理特征,比较相同地理要素的特征差异 多进行大洲与大洲、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各要素的比较。 在答题的时候,尤其是列表比较异同点的时候,分清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区别。如给出一部分限定条件,则按要求补充完整,这样的题目答案会比较固定。 此题型考察最基本的知识点,地图中有时会有提示条件,难度不大。 区域地理综合题解题的一般方法 审题:审题过程一般有:一要细审试题的背景材料,包括文字、数字、图例、比例尺、注记、图形等。在审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层次性,区域地理综合题常以地图的形式呈现,必须先把地图读懂才能根据试题所涉及的知识要点去组织答案,所以审题要注重层次性,第一层次一般是确定地理位置;第二层次是思考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属于哪方面的内容。 二要细审设问,包括设问的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知识范围,领悟命题者考查的意图,把握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联系,从提供材料与问题的内在联系中找到突破口。所以,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细节,特别是对试题提供的所有信息进行细致的综合的分析,获得有效信息。 解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答题思路,灵活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从而解答试题。 2011年: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自2010年10月以来,中国山东、 河北、湖南、安徽、山西、江苏等地罕 有降水。在河北,已有37万人遭遇饮水 困难,另有900万人口的生活受到影响,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人民币。而 在山东,全省气象干旱已达特大干旱 等级,为6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 材料二:图26“北方干旱示意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由材料可知,北方受此次干旱 影响最严重的是 省。 (2)造成北方此次干旱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入侵我国北方的冷空气活动频繁,二是送至北方的水汽偏 (多或少)。再加上水利设施缺乏、老化和损坏严重, 人们对水资源的 意识薄弱,导致经济损失巨大。 (3)此次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大,尤其对该区域 (粮 食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 (4)此次旱情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2分) 2011年47. 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增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材料二: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材料三: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码摄像机-松下-AJ-D965MC说明书.pdf VIP
- 2024年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聚焦四个方面”对照检查材料范文2篇.docx VIP
- 人工智能对文化产业的推动.pptx VIP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docx
- 软件的项目可行性的研究的报告编写.ppt VIP
- 一种用于处理高硫高砷金矿的提金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VIP
-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ppt.pptx VIP
-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整合诊治指南(2022精简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一种澳洲坚果种质热敏感等级的精准诊断及其缓解新梢叶片热伤害的方法.pdf VIP
- 全球常见传染病防控概述.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