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瘿病总结

瘿病总结 : 瘿病是什么病 瘿病与甲亢的不同 治瘿病的中药 篇一:瘿病甲状腺腺瘤甲亢验方秘方 瘿病(甲状腺腺瘤、甲亢)验方秘方 [通治方] 袁文学:应用复方平瘿方辨证加减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从1959年3月至1979年12月,观察l12例,临床效果分析结果:大部分病人于服药后3~6天内即感症状好转,并逐渐消失。 玄参12克 白芍9克 丹皮9克 生地9克 茯苓9克当归9克 山萸肉9克 浙贝9克 三棱6克 莪术6克 青陈皮各9克 生龙牡各15克 夏枯草15克 瓦楞子6克 水煎服,每日l剂。 --《千家妙方》上册 [辨证方] 1、寒 证 甄立言:疗瘿,海藻方。 海藻3克(洗) 昆布30克(洗) 海蛤30克(研) 通草30克 松罗(洗) 于姜 桂心各60克 上7味,下筛。酒服3克,日3次。 --《外台》卷二十三引《古今录验》 2、热 证 王树元:消瘿汤乃由程忠龄老中医所传“消瘿方”加味而成,余观察治疗甲状腺腺瘤6例,均收到满意效果。 元参15克 生牡蛎30克(先煎) 浙贝母9克 夏枯草15克 海浮石12克 香附12克 青皮9克 当归18克 海藻24克 昆布24克 柴胡9克 红花12克 半夏12克 水煎服,每日l剂。 --《千家妙方》下册 3、虚 证 顾伯华:甲状腺肿大,人体消瘦,轻度眼突,两手震颤明显。 生地12克 玄参12克 麦冬9克 生牡蛎30克(先煎) 生龟板15克(先煎) 生鳖甲15克(先煎) 女贞子12克 夏枯草12克 海藻12克 青葙子12克 青礞石30克(先煎) 丹参12克 裁术12克 水煎服。 王×,女,48岁,197S年12月1日初诊。患者于1978年11月6日发现甲状腺肿大,伴有体重减轻,心悸汗多,善饥,性情急躁,两手震颤。上方加减连服3个月后,甲状腺恢复正常,眼突已不明显,心悸汗出消失,两手不震颤,体重增加2.5公斤。 --《名老中医医话》 4、实 证 黄斯盛:用内消瘿瘤汤治疗甲状腺腺瘤,一般治愈须服6~30剂。另外,此方对于治疗颈部淋巴结炎、乳腺增生症等亦有较好效果。 土茯苓30克 苦参10克 天花粉10克 角刺10克 半夏10克 陈皮6克 桔梗10克 夏枯草10克郁金l0克 柴胡10克 甘草6克 水煎服,每天1剂。痰多者,可加川贝母10克或白芥子10克。 黄××,女,干部,于1972年12月初诊。患者颈部肿物已数月,感觉不适,诊断为甲状腺腺瘤,治疗无效,前来求治。查见右侧前颈下方有一隆起如李子大小之肿物,活动,光滑。给以内消瘦瘤汤服用,服药6剂而获痊愈。已随访8年未见复发。 --《千家妙方》下册 陈实功:六军丸,治瘿瘤已成未溃者,不论年月新久并宜服之。 蜈蚣(去头足) 蝉蜕 全蝎 僵蚕(炒去丝) 夜明砂 穿山甲等分 以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九,粟米大,朱砂为衣,每服0.9克,食远酒下。忌大荤煎炒,日渐可消。 --《外科正宗》卷二 [食疗方] 孙思邈:疗瘦方。 海藻50克 小麦面50克 上2味,以陈醋200毫升和面,曝令干,复渍,令醋尽,作散。酒服3克,日3次。忌怒。 --《千金翼》 甄立言:疗气瘿方。 羊靥l00枚,暖汤浸去脂,炙;大枣20枚,作丸,如绿豆大,每服3克。 --《外台》卷二十三引《古今录验》 篇二: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初探 瘿病的病因病机初探 瘿病,古籍中又称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现代医学的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与本病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癌等。中医治疗该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医家在长期同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散见于中医内科、外科、经典、方书类以及医案医话类著作中。我国历代医家对瘿病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治法、用药等都有各自的理论阐述和临床发挥。 1 病名溯源 1.1 “瘿”的含义 “瘿”字最早应当来源于“婴”字。“婴”在古代指的是女子的一种饰品,同賏,《说文解字》曰:“賏,颈饰也”。婴字加病旁而变成“瘿”字,作为一种病名。所以在《释名·释疾病》中言:“瘿,婴也,在颈婴喉也[1]。”同样,瘿,在《说文解字》一书当中曰:“颈病也。”《吕氏春秋·尽数篇》:“轻水所,多秃与瘿人 [2]。”不仅记载了瘿病的存在,而且提及瘿病的发病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而早在公元前3世纪,我国已有关于瘿病的记载,战国时期的 《庄子·德充符》即有“瘿”的病名。 明代李梃所著《医学入门》对“瘿”之证做了如下描述:“瘿、瘤所以两名者,以瘿形似樱桃,一边纵大亦似之,椎槌而垂,皮宽不急。原因忧恚所生,故又曰瘿气,今之所谓影囊者是也[3]。”。清代名医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说道:“”何谓瘿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