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实施.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实施

第五章:课程实施 课程是动态的,从理想课程到体验课程要经历若干个转化的环节,这个过程就是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就在这一过程中融为一体。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视角。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而凸显出来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不论理想课程多么美妙,正式课程多么规范,都不能“自然在实施过程中达到预期结果”。必须关注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要弄清楚课堂上什么在变,以及哪些因素对变化的程度有影响。这是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关键所在。 教学目标: 1.掌握课程实施的概念; 2.理解制约课程实施的因素; 3.掌握课程实施的策略; 4.能运用课程行动研究的方法; 5.能分析我国新课程的实施。 教学重点: 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策略;课程行动研究。 第一节 课程实施概述 一、课程实施的本质 1.课程实施是将预期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 2.课程实施就是教学。 二、课程实施的取向 1. 忠实取向 忠实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预期课程方案的实现程度,就是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符合程度越高则课程实施越成功。它提倡以量的研究作为基本方法论,认为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文献分析等是进行此类研究的有效方法。 2. 相互调适取向 相互调适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既包括量的研究,又包括质的研究。在具体方法上,它认为个案研究、参与式观察、访谈、自陈式问卷调查以及文献分析是了解实施过程的有效手段。 3.课程缔造取向 课程缔造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全缔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在缔造过程中,设计好的课程方案仅仅是一种课程资源,借助这种资源师生来发展建构教育经验。它以质性研究为方法论基础,在具体方法上提倡个案研究、访谈、行动研究。 三、研究课程实施的意义 1.有利于及时发现课程方案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指导课程实践 2.有利于完善课程理论 3.有利于检验已有的课程方案和设计新课程方案 4.有利于解释学生的学习结果 5.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二节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一、课程方案本身的特点 成功的课程实施来自于切实的课程方案。设计课程方案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实施课程时所需要的资源,方案的制定要先于课程的启动和推广。课程方案本身的特点对课程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课程方案设计自身的合理性,对课程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课程实施的主体 (一)教师 教师是直接的课程实施者, 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课程实施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任何课程理论与方案,都需要教师的充分理解和转化,才能被合理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体现其理论与实践价值。 (二)学生 学生对于课程方案的态度同样也影响着课程实施。每一位学生可能都有着不同的人生规划和学习目标,对于课程改革,他们可能有着与课程专家或教师不同的理解。 (三)校长 学校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机构,学校在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的领导者,校长的影响实际上涉及了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 三、文化背景因素 课程实施的文化背景一般包括课程改革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人们对课程改革的价值判断和学校社区的文化资源等。 第三节 课程实施的策略和模式 一、课程实施的策略 1.自上而下策略 自上而下策略主张课程变革由国家或地方一级的教育机构发起,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自上而下的推行改革。这种策略以国家和地区为中心,要求学校中的其他因素要与课程改革相一致。 2.自下而上策略 自下而上策略主张课程变革由教师为主发起,通过教师探索学校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改革。尽管这种自下而上的策略是由教师发起的,但实际上也包含着课程专家帮助教师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和采取行动的工作,同时变革本身也涉及到学校和其他机构,因此,这种策略也被认为是一种整合发展的策略。 3.中间策略 中间策略主张由学校发起变革,通过学校向内外拓展进行课程改革。这一策略认为学校是发起改革最适当的机构,学校应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体:一方面学校可以联合校外人士推广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创造有利条件发动教师参与变革。中间策略也被称为从中间向上策略。 二、课程实施的模式 1.研究—开发—推广模式 即由国家组织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针对具体的学科或课程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设计出新的课程方案,然后再到学校中推广使用。 2.变革阻力消除模式(ORC模式) 这一模式认为消除变革阻力的一个方法是,课程领导者和组织者要让实施者(主要指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决策,避免教师对新课程方案的抵制。课程领导者将课程权力与教师共享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