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原型及其流变分析.doc
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原型及其流变分析
摘要:《苗岭的早晨》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陈刚先生根据同名口笛独奏曲改编而成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其素材取自黔东南苗族飞歌的音调,具有苗族飞歌优美、质朴、高亢、委婉的特点;作曲家赋予原曲立体的思维与形象,作品的风格依旧是富于民族意蕴的,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标准,充满着苗族飞歌所特有的艺术神韵,使苗歌韵律更具有广泛的传播价值。笔者试从音乐学的角度,对其原型及其流变做一简单的梳理,试图对苗族音乐文化及其传播方式做出阐释。
关键词:《苗岭的早晨》 苗族飞歌 原型 流变
《苗岭的早晨》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陈刚先生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独奏曲改编而成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其素材取自贵州黔东南苗族飞歌的音调,具有苗族飞歌优美、质朴、高亢、委婉的特点;这种运用西方交响乐队中最具旋律美感的小提琴独奏来诠释苗族人民乐观开朗、热情豪放的民族性格,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尝试。随着小提琴家指尖在琴上缓缓的滑动,一幅苗族与命运不断抗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立刻呈现在人们眼前。笔者试从音乐学的角度,对其原型及其流变做一简单的梳理,试图对苗族音乐文化及其传播方式做出笔者个人的阐释。
一、文化背景
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苗族总人口接近九百万,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祖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由于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在历史上曾多次迁徙,最后定居在苗岭山脉与武陵山脉的崇山峻岭中。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风格独特,苗族飞歌及木鼓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歌和舞,具有普遍意义的芦笙舞,表演技巧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绚丽多彩,在国内国际上均享有盛名。苗族节日甚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苗年节、牯藏节、龙船节等。
苗族正是因为历史上战乱、迁徙等方面的原因,其居住地多是在雷公山、武陵山的崇山峻岭之中。这一带山高林密、沟壑纵横,交通闭塞、经济滞后,正是在这种艰难的自然环境条件下,铸造了当地苗民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品格,同时也孕育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飞歌便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歌谣之一。飞歌旋律悠扬,高亢嘹亮,音调极富特色,其中535和b3音都是极具苗族飞歌的特性音调,深刻表现苗族人民的性格特点。作曲家陈刚正是依据这独特的旋律及特性音调,编创出了脍炙人口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
二、文本分析
《苗岭的早晨》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苗族飞歌的特性音调作为基础,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秀丽的景色,表现苗族人民幸福、欢乐的生活情景。从其诞生至今,深受小提琴演奏家及听众的喜爱。
乐曲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个较长的引子,由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节奏徐缓自由、富有苗族音乐特色的飞歌旋律,把人们带入雷公山上晨曦微露、峰峦起伏、青山绿水的苗岭晨景春色之中。
随后,乐曲速度逐渐加快。小提琴模仿二胡滑音和笛子花舌音等的演奏手法,模拟各种鸟类在晨曦中的鸣叫,钢琴配合鸟鸣的回声,回荡山谷,犹如大山深处、密林之中的百鸟在晨曦中尽情地欢唱。
第二部分为该曲的主体,是由取材于引子的几个音调加以发展,且相互对比、又互有联系的方整型乐段组成。在钢琴轻盈的伴奏下,由小提琴奏出欢快、热烈的第一主题;接着第二个旋律在中音区奏出,情绪活泼,极富跳跃性;在钢琴由上至下的刮奏之后,第三段旋律于低音区奏出,粗犷雄浑,带有劳动性的节奏特点。而后,该旋律又由慢逐渐加快,过渡到高音区后以更快的速度加以重复,此起彼伏,遥相呼应,如芒筒在婉转低吟,似芦笙在引吭高歌,生动描绘出苗族同胞闻歌起舞、欢快劳动的生活场景。随着乐曲的演奏速度进一步加快,渐渐达到了高潮,突然音乐戛然而止,好似一切又恢复了平静。紧接着,音乐又重新回到自由的散板,再现引子部分。因为再现部分较之引子有很大的压缩,起到尾声的作用,其与引子部分形成呼应,再一次将听众的视线带入苗家山寨秀丽的景色之中。
三、原型及其流变
《苗岭的早晨》是陈钢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而成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口笛曲则缘自白诚仁创作的同名口笛独奏曲《苗岭的早晨》;乐曲以清新、优美的旋律缓缓奏出,描绘一幅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加之欢快、热烈的节奏,刻画苗族人民开朗、愉悦的心情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乐曲的引子部分以苗族音乐中极富民族特点的飞歌旋律为基础,描绘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