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科教育60年:历史轨迹与未来展望.docVIP

师范专科教育60年:历史轨迹与未来展望.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师范专科教育60年:历史轨迹与未来展望.doc

  师范专科教育60年:历史轨迹与未来展望 师范专科教育60年:历史轨迹与未来展望  纵观新中国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以下简称师专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一条M形曲线。这条M形曲线不.L形曲线,探究其原因,预测其走势,对于推进未来高等师范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回顾历史:两起两落饱尝炎凉冷暖      中国的师专教育发轫于清末优级师范学堂,历经民国高等师范学校、大学师范专修科、师范专科学校的嬗变,至民国末年已初具规模。但民国时期,独立建制的师专学校并非发展重点,师专教育主要由大学师范专修科承担。直到1948年,全国师专学校才增加到12所。[1]新中国成立后,师专教育走过了一条M形的曲折线路。若以1978年为界,前后约30年各自经历了一次从大起到大落的运行轨迹。      (一)改革开放前30年师专教育的第一次起落   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民国末年的12所师专学校相继停办,至1949年仅存福建师专一所。建国伊始,为了满足国民教育恢复和发展对师范人才的急需,国家对师专教育采取鼓励发展的政策,陆续新建12所专科学校,到1951年达到13所。[2]1951年5月,时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在政务院第85次会议上提出了高等师范教育的任务:每一行政学区办一所师范学院,每一省或两三个省办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分别培养初高级中等学校师资。[3]经过1952年和1953年的院系调整,独立建制的师专学校数量虽然减为5所,但由于各本科师范院校大都开设了师范专修科,师专生数量逐年上升。1952年全国在校师专生为16,061人,占专科生总数的26.8%;1954年达到24,029人,占专科生总数的41.0%。① 大起之势初见端倪。   建国初期,国家只是把发展专科教育作为应急措施、过渡措施,并不打算长期发展。1955年5月至6月召开的全国文教工作会议正式确定专修科除必要者外,应早日停办。[4]当年招收的专科生人数由1954年的27,003人减少到15,108人,下降44.1%。幸运的是,国家这次关于专科教育的调整并未波及师专教育,其后几年师专教育仍然延续强势。至1957年,全国在校师专生数上升到41,685人,占专科生总数的87.1%。由于当时其他各类专科教育严重萎缩,师专教育几乎成为专科教育的代名词。   1958年5月,中共中央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引下,一场声势浩大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展开,师专教育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获得更为快速的发展。   据了解,从1958年到1960年三年间,全国各专区大都通过中等师范学校升格等方式建立了师专学校,总数超过100所。1960年,全国师专生达到70,912人,比1957年增长70.1%。由于工、农、医等专科教育的同步发展,师专生占专科生总数的比例下降到38%,但无论是规模还是比例都仍然牢牢占据各类专科教育的龙头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师专教育的发展模式出现重大变化,从以大学师范专修科为主转向增设大量师专学校,此举也奠定了新中国师专教育的基本格局。②   由于大跃进中的急躁冒进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1961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高等教育领域也相应进行了缩短战线、压缩规模、精简职工、合理布局的调整工作。在这次大调整中,专科教育成为调整的重点,近300所专科学校被迫下马。覆巢之下,必无完卵。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专科教育调整中不曾受损的师专教育,在这次大调整中未能躲过一劫,大部分专科学校改为中等师范学校或干脆停办。到1965年,全国师专学校仅存10所左右,在校生仅7,320人,人数及所占比例第一的位置也都被医学专科取代。   从师专生占高师生比重的变化也能清楚地看到师专教育在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的这次大逆转。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大学师范专修科的大发展,师专生占高师生的比例曾经超过40%。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随着师范本科院校增速加快,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一直稳定在35-40%之间。1961年后,随着大批师专学校的下马,这一比例急剧下滑,到1965年仅为微不足道的7.8%。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全国高校停止招生达4年之久,这将已经陷于低谷的师专教育推向绝境。不少在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国民经济调整后硕果残存的师专学校被改、并、拆、占,损失十分严重。如芜湖师专降为中等师范学校,韩山师专、赣南师专等校被迫停办。1967年,全国在校师专生仅剩2152人。1968-1971年,全国整整4年没有一名师专生。文革中后期,由于全国动乱形势有所缓和,国务院教科组和1975年恢复工作的教育部批准重新组建了一批师专学校,它们是:昌潍师专(1971年(此为重建时间,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