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语文素养大赛(修改).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选择题 1.《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 声调符号四个部分,字母表共有( )个字母,它规 定了字母的形体、名称及排列顺序。 A.21 B.24 C.26 D.28 二、论述题 于永正老师执教《全神贯注》这篇课文时,一位学生读课文,一连三遍也未读正确,孩子急了,无所适从。于老师亲切鼓励他:“记住,第三遍读错了,还有第四遍,第五遍,不要慌,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读好!”老师热情的鼓励让学生有了信心,第七遍,学生终于将一段课文读通顺了。结课时,这位同学撰写了这样一句名言:“只要全神贯注地读课文,一定能成功!”让听课的老师都非常感动。从教学评价的角度,说说这则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 一、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陨落 奥恼 心旷神怡 盛气凌人 B.赃物 震撼 德高望重 因地制宜 C.绵廷 驰骋 芒刺在背 顾名思义 D.迁徙 颠沛 迫不急待 无与伦比 二、论述题 一位教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学到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题为“你更喜欢谁”的辩论。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情绪高涨,“花生派”和“桃子石榴派”针锋相对,结果“不但对别人有用,而且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花生派”的神情甚是尴尬。请谈谈你对以上教学片段的看法。 一、填空题 司马迁的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的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二、论述题 蒋军晶老师执教《月光曲》。开课先听写词语:传说、谱写、盲姑娘……随着听写,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了传说、谱写、清幽在文本中的意思,然后请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个传说。 生:这是一个传说,因为他谱写《月光曲》时借着清幽的月光。被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而感染,没有蜡烛,月光是清幽的,这也是贝多芬当时的心情,所以他按动了琴键,让思绪跟着月光飞扬,创下了这首不朽的乐曲——《月光曲》 师:说得真不错,他强调了《月光曲》形成的原因和当时的情境,谁愿意把这个故事简地讲一讲。 生:贝多芬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所感动,于是按动了琴键,创作了这首《月光曲》。 问题:蒋军晶老师上课伊始的听写词语与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两次要求学生说这个故事,在落实语文课程的什么目标? 一、填空题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______。 二、论述题 某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我们的画》中设计了以下几组活动: 活动一:教师在课前把教室布置成刚刚举办过“二年级画展”的样子,让学生自由观赏,萌发办自己班级画展的愿望。 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画,请小组里的伙伴对自己的画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 活动三:教师出示自己的画,进行示范介绍,请学生针对介绍和绘画作品提建议,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画,好朋友要仔细倾听,认真评价。 活动四:以小组为单位,推选评委,带领大家评选“最受欢迎的画”,推荐参加班级画展。 活动五:请获奖同学发表获奖感言,其余学生当小记者采访。 请从教和学的角度进行评价上述设计。 一、判断题 “可”字的笔顺是:横、竖勾、竖、横折、横。( ) 二、论述题 《妈妈的爱》教学片段: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刚才这首歌里唱的是什么? 生:有妈妈的孩子很幸福。 师:(板书:妈妈)孩子们,你们能带着妈妈的爱来读一读这个词吗? (学生纷纷带着亲切、深情、甜美的感情读。) 师:有一位小朋友,他把妈妈的爱写成了一首小诗,想不想读?(学生翻书,迫不及待地读。) 师:咱们是第一次读课文,得注意点什么? 生: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生:遇上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做上记号,问老师和同学。 师:那同学们用心去读读这首诗吧! 问题:这是开课时的一个教学片段,说说这样的设计好在哪里? 一、连线题 苏霍姆林斯基 《大教学论》 赞可夫 《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夸美纽斯 《教学与发展》 二、论述题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在教学“灭”字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里点燃一根蜡烛,然后在杯口盖上一块玻璃,火渐渐熄灭了。试用恰当的教学理论来解释、分析这一教例。 一、判断题 依据《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的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 二、论述题 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