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初探.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初探.doc

  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初探   摘要:张之洞是提倡实业 教育 的先驱之一,他把“兴办实业、培育人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决策,为 发展 中国 近代实业教育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不仅兴办了实业学堂,规定了实业学堂的分类分级,而且提出了实业教育的教育原则、教学方法、教师培养途径,形成了独特的实业教育思想体系。   关键词:张之洞;实业教育;实业教育思想      张之洞(1837—1909)是活跃于晚清 历史 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作为后期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张之洞的活动,尤其是晚期活动,主要集中在兴办实业以挽救封建清帝国的严重危机上。他在湖北创办了许多 企业 ,较著名的有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四官局(纱、布、丝、麻)。他的这些实业活动对中国近 现代 工业 ,特别是武汉近现代工业建设起到奠基的作用,无怪乎毛泽东同志称誉说:“提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张之洞作为朝廷重臣,把“为国尽忠心,救国于危亡”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兴办实业,培育人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张之洞崇尚“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目现实,主张“一切学术,要其终也,归于有用。”由此,张之洞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培养实用人才的实业教育领域。几十年的仕宦生涯,他几乎从未中断过教育活动,正如清末四川总督赵尔馔言“其平生精神所寄,尤在振兴教育,储养人才。”   在我国,实业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思潮形成于19世纪末期,张之洞便是提倡实业教育的先驱之一。他不仅有自己的实业教育思想体系,而且兴办了实业学校,为社会造就了大批可用之才,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概括来说,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实业教育的重要性      实业教育是培养实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张之洞是继李鸿章之后的又一位洋务重臣,他以自己独到的眼光认识到“挽救危亡”不在于高谈阔论,而在于脚踏实地干实事,于是张之洞把“实业救亡”作为一项宏伟的 政治 目标,把自己一生的所有心血凝聚于此。然而在兴办实业的过程中却“无人才可任,奉行者不力”。在张之洞看来,国家的强弱在于人才培养和人才获得:“国无强弱,得人则兴;……无人才则救贫救弱徒涉空谈,有人才则图富图强易如反掌”。他看到中国“有船而无驾驶之人,有炮而无测放之人,有鱼雷而无修造演习之人……”,对比日本的情形,得出“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才”的结论,并指出“中国力图自强,舍植人才更无下手之处”。人才匮乏让张之洞把关注焦点投到了教育领域,现实加深了他对实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实业教育是学习西方、赶超西方的重要途径列强的侵略导致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也是致使清王朝衰败的直接原因之一。作为朝廷重臣,张之洞虽然对列强的侵犯不胜愤慨,放言主战,并踏入中法战争的最前线指挥抗战,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西学的推崇。他说:“人皆知外洋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夫立国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日本乃东瀛小国,却在中日对抗中连败我大清王朝,李鸿章靠多年洋务运动经营的北洋舰队在日军舰队面前一败涂地。张之洞在深感愤怒耻辱的同时也认识到日本之强大在于重视实业技术和实业人才的培养。这更加坚定了张之洞大力兴办实业和实业教育的决心。这种对实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与张之洞创办新式教育的实践和多次派员赴日本考察、学习学校教育有关。   实业教育是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的重要途径1898年,张之洞在奏请创办湖北农务工艺学堂的奏折中写道:“湖北连年水灾,岁收歉薄,谷价踊贵,洋货充斥,商贾萧条,民生艰苦异常,尤须于训农、通商、惠工各政急速讲求,以冀稍资补救。”这段话隐含了张之洞的某些思想:首先,他意识到湖北出现“岁收歉薄”、“洋货充斥”、“商贾萧条”的局面,与农、工、商三业的落后相关联,因此应急速讲求“训农”、“惠工”、“通商”各政;其次,他在创办农务工艺学堂的奏折中写下此段话,说明他认识到教育与 经济 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要想真正改变农、工、商三业落后的面貌,就必须依赖先进的教育培养出具有近代农技、工艺和商业知识的人才,“科技兴农”、“启发商智”,最终振兴国家经济,使教育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这是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的闪光之处。   张之洞一直说:“国民生计,莫要于农工商实业,兴办实业学堂,有百益而无一弊,最宜注重”。“农工商各项实业学堂,以学成后各得治生之计为主,最有益于邦本。”鉴于此,他在湖广总督任内,办起了一大批实业学堂,如湖北工艺学堂、湖北农务学堂、驻东铁路学堂等,并派遣留学生赴日本学习实业,以培养农、工、商各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      实业教育的目的      振兴实业张之洞的实业教育思想蕴含着强烈的竞争意识。19世纪末的晚清政权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国内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阶级矛盾尖锐,这些从内部侵蚀着它的肌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