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 愿中国飞出更多的“中国之莺”.docVIP

周小燕 愿中国飞出更多的“中国之莺”.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小燕 愿中国飞出更多的“中国之莺”.doc

周小燕 愿中国飞出更多的“中国之莺”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历史,拥有璀璨的文化。音乐、舞蹈、书法、戏剧、绘画都曾让世界惊叹,如今,如何让中国文化和世界接轨?如何引导中国文化走上世界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期,《华人世界》采访了中国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周小燕老师、上海芭蕾舞团哈木提团长,中国流行音乐的坐标人物齐秦先生,听他们讲述中国高雅音乐和舞蹈及流行音乐如何走向世界。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从法国到英国,从卢森堡到德国,年轻的周小燕以端庄、清丽的中国女性形象出现在舞台上时,欧洲乐坛为之倾倒,并盛赞她精湛的技艺和美妙的歌喉。在柏林,她被誉为“中国的黄莺”。从此,“中国之莺”跟随周小燕整整半个多世纪,几乎成为她的第二个名字。1947年她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并将科学的西洋声乐艺术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而如今,这位“中国之莺”的心愿是希望中国能飞出去更多的“中国之莺”。   当试唱中外歌曲的时候,周先生随着音乐的起伏仿佛成了一位青春洋溢的指挥家,丰富多变的手势语汇和面带微笑的默声口型示范,令学生演唱时备感自信从而更富激情。      “我是终身教授,就一定要教到再也爬不起来。”      如今已经94岁高龄的周小燕今天仍带着学生,依旧坚持给学生上课,她现在是上海音乐学院的终身教授,她是这样定义终身教授的,“我是终身教授,就一定要教到再也爬不起来。”所以,曾经有一位学生挺幸福地对旁人说:“我是周小燕老师的关门弟子。”她听到后,很生气地问他:“我什么时候说过你是关门弟子?”“那么,老师,您什么时候关门?”学生问道。“等我盖棺的那一天。”她回答道。   现在,周小燕的课几乎都在家里上,每天基本8小时,还要参加很多社会活动。这两年,学院不肯让她做太多工作,她还带着3名研究生和几位青年教师。然而,慕名而来求教的学生、准备开音乐会而希望她听听把关的人太多,她家里的学生练唱声还是常常持续到深夜。每一天,都排得满满的。稍有空隙,她会打电话给学生:“你来上课吧。”家里人生怕她累坏了,让保姆把关,拦住一些“不速之客”。可保姆刚说“周先生不在家”,她就冲出来说:“我在我在!”她总说:“人家来一次不容易。”   面对那些对登门求教者,周小燕从来不收分文。相反,她常常自掏腰包,接济生活清贫的学生,替学生代交上万元的学费,帮学生开音乐――只因那是个好苗子。如今享誉欧美歌剧舞台的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读书时经济困难,就整整在周小燕家住了两年。所以,她的学生常常会很愧疚地说,为了他们,周先生给自己孩子的时间往往很少。   如今,在国内,周小燕培育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声乐比赛擂台上夺冠捧奖的歌剧演员:廖昌永,曾一年连获3个世界最权威的国际声乐大奖赛第一名:高曼华,获北美歌剧比赛第一名;魏松,被誉为世界华人中的帕瓦罗蒂:万山红,第四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第一名:王作欣,我国第一位欧美声乐艺术博士……周小燕收获着幸福。   她的学生也时刻铭记着老师。张建一在争夺第三届国际歌唱家声乐比赛的桂冠时,众目睽睽之下,他一下扑在了老师的肩上。他贴着老师的耳朵,激动地说:“老师,谢谢您,我该怎样报答您啊。”在她的学生廖昌永心中,周小燕不仅是自己的老师,更是母亲、朋友。因此,他在功成名就的今天,在众多演唱场合,最爱唱的一首歌是《老师,我总是想起您》。      “我连做梦都在排我们的中国歌剧!”      1988年,为了振兴中国的歌剧事业,70岁的周小燕创办了上海音乐学院歌剧艺术中心,并亲自出任艺术总监。没有国家投资,不可能“有利可图”,完全是为了推动歌剧事业走出低谷,为学生提供更多训练和实践的机会,凭着信念和意志,她开创了与各省市区院团合作排演剧目的新路。   如今,周小燕歌剧中心已经更名为上海周小燕国际歌剧中心,由周小燕教授亲任艺术总监: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授廖昌永先生为歌剧中心现任主任:美籍华人、管理学硕士韩莉平女士为现任执行主任及艺术总监助理。   说到成立歌剧中心的初衷,周小燕表示,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培养出新一代高水平的歌剧英才:组织创作当代中国歌剧:推广、传播世界歌剧名作:促进上海与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国歌剧艺术的交流和友好合作。   20多年来,歌剧中心已培养出一批优秀歌唱家和歌剧演员,其中部分学员在国际、国内重大声乐比赛中多次夺冠、获奖。1998年7月周小燕教授亲率6名中国声乐选手赴匈牙利参加布达佩斯国际声乐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3人分获一、二等奖,为国争光。为庆贺周小燕教授从艺60周年、从教50周年,歌剧中心于1997年底和1998年初分别在上海大剧院、全国政协礼堂举办专场音乐会。   办歌剧艺术中心不亏本,不光是因为有许多被周小燕的高尚人格和对歌剧的执著热爱感动的支持者,还因为她坚持质量第一的态度。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