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窗时代 只和陌生人说话.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窗时代 只和陌生人说话.doc

后窗时代 只和陌生人说话   近日出炉的“中国居民沟通指数”调查报告称,在都市里主要由陌生人参加的聚会参与度从26.6%上升到38.8%。比数据更具说服力的是层出不穷的新现象:闪玩、秘密网、偶然旅行、6人晚餐、心灵图卡、漂流图书馆、树洞机器人……当专家感叹“人情冷淡”的时候,都市白领却频繁地从陌生人的表情中获取一点点慰藉。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人际传播的模式正在悄然改变。      何谓后窗文化      | 概念 |   现代人了解他人的方式改变了,我们不再崇尚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也苦于无法和亲朋好友有足够的面对面的交谈时间。短信可以谈多深,电邮可以多准确,只有旁观者清。   于是,人们纷纷另辟蹊径,闪玩、秘密网、偶然旅行、6人晚餐、心灵图卡、漂流图书馆、树洞机器人……为的是给情感找一个新的出口。安全的、面对面的、痛快的出口,这要求并不高,不用太浪漫地爱上陌生人,也不用风情万种地说一句hey stranger(你好,陌生人),这不是在谋求邂逅的传说。就像《搏击俱乐部》中的Marla所言,“我自杀了,但不想死,只想你来救我”。这些方式汇集在一起其实就是一种文化,所以也被称为“后窗文化”。   后窗时代,我们的隐私似乎全方位地暴露在了世界面前,有沦为“透明人”的危险,而同时,生活压力日益增大,我们的倾诉欲也日渐强烈。于是,我们有了向陌生人倾诉的欲望和习惯,有了一个个打破传统传播方式的独特理由。      被倾诉欲改变的人际传播      | 调查 |   一项调查显示,每8个上海居民里至少有一个存在心理行为问题,891万深圳常住人口里有30多万有精神或心理问题,广州人的心理问题“高发区”涵盖了20~40岁的人群……越是匆忙的大都市,积聚的症候就越多。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近期也做了调查,25%的上班族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2010年3月份公布的《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则显示,超过60%的人表示为房贷背负了强大的心理压力。成人世界的烦恼甚至传染给了孩子:全国有3000万青少年有心理问题,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高达21.6%~32%。   职场、情场、房价、通胀、交通、家庭、学校,焦虑从所有方向袭击所有年龄层。快乐比青春溜得更早,排解焦虑的出口却很少――中国人拥有的心理医生屈指可数,且费用高昂。许多事情不愿也不便向至亲吐露。朋友倒越混越熟,心术却越来越难捉摸,今天对他敞开心扉,明天他或许就会趁虚而入。   向谁倾诉?便也成为一个“心理问题”。   梁朝伟在2000年给出过答案。在电影《花样年华》里他说:“跑到山上找一棵树,在树上挖个洞,把秘密全说进去,再用泥巴封起来,把秘密永远留在树里,没有人知道。”他扮演的周慕云最后真去吴哥窟找了个洞。一年后,一本题为《绝对隐私》的口述实录风靡大江南北,书中,10个和梁朝伟年纪相仿的“成功人士”向作者安顿讲述了劲爆的情感经历。   并非人人去得了柬埔寨,于是“树洞”搬上了网络。2006年“秘密网”诞生,收纳了用户大量的私密信息;2010年,新浪微博干脆出现了“树洞机器人”,你把想说的话发私信给它,隐去身份后就会在其主页上显示,供粉丝浏览。   现在“秘密网”已有百万注册会员,“树洞机器人”则为5700多名粉丝匿名发表了3.5万多条“围脖”。我们在促狭的熟人社会里冲来撞去,终于找到了“陌生人”这个透气孔,人际传播的模式就这样被倾诉欲改变了。      越陌生越温暖      | 现象 |   “透气孔”的效用越放越大,受到的追捧一浪高过一浪。   2010年,一种名为“心灵图卡”的心理游戏在白领间兴起。十来个素不相识的人围成一桌,每个人先随机抽取一张字卡和一张图卡,字卡上写着“错误”、“威胁”、“爱”等词汇,图卡上则绘着小锤子、自弹自唱的人等水彩图案。参与者将手中的字卡和图卡相组合,由心灵美学讲师引导,轮流诉说自己的故事和心情。沉痛处,倾诉者失声痛哭。   “陌生人”能逗引泪腺也能激发快乐。2010年10月下旬,重庆网友“光辉的小猴子”在当地论坛上发了篇《贴出你的手机号码会有人给你说晚安吗?》,短时间内就有50多人响应,贴出了手机号。更有近千名网友表示:“愿意向陌生人公开手机号道晚安。”有女孩子收到4条晚安短信后开心地留言:“谢谢大家,内心暖暖的。”   来自“陌生人”的聆听和关怀比熟人更能温暖心灵,这并非中国特色。前不久日本著名女性周刊《女性SEVEN》做了个小调查,结果令人惊讶:十几位受调查者坦言,面对陌生人反而较容易倾诉衷肠,乃至发生亲密关系。理由是:“向真心喜欢的人示爱,万一被抛弃很可怕。”难怪王菲会唱《只爱陌生人》,和责任感绝缘的爱“比脸色还单纯,比宠物还天真”。   男性别忙着奚落,因为自己表现得更糟。英国心理辅导与治疗协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