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国人写的对联知多少.doc
外国人写的对联知多少
对联又称对子,是互相对偶的文句,由上联(出句)和下联(对句)组成,一般贴于门、厅堂等处,可分类为门联、楹联、寿联、挽联和春联等。据说,中国的第一副对联是后蜀皇帝孟昶撰写的,联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对联作为一种小型的文学艺术形式,自诞生后,就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书法艺术为我国广大人民所喜爱。1984年,中国楹联学会在北京成立时,日本友人富藤惠秀致函祝贺,他在函中写道:“日语、英语都有对句,可是和中国对句比较起来,在文字的整齐上,在音韵的清秀协调上,是无法相比的。……在中国文学上,最优美的东西属于对句。”古往今来,一些喜爱对句的外国人,就用中文写下了至今还值得一读的对联。现把搜集到的部分外国人写的对联抄录如下,以飨读者。
1299年,元成宗为成全先帝遗愿,派遣普陀山高僧一山一宁为国信使东渡日本。一山一宁携带国书,航海6个月,抵达日本时受到日本朝野僧俗人等隆重欢迎。一山一宁以他的博学多才,在日本广弘佛法,宣扬观音,传播华夏文化,倡导中日友好。由于他的努力,中日很快恢复了中日友好往来,日本后宇天皇多次接见他。一山一宁在日本侨居十八年,于1317年病逝于日本。后宇天皇赐其以“国师”称号,为了赞扬他在日本传道布施时所做出的贡献,还撰写了一副挽联,联曰:“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
清代嘉庆年间,一名犹太女子德尔华寓居中国,在苏州虎丘山下建有别墅“抱绿山庄”,内具亭台楼阁,假山花卉,小桥流水,景色十分迷人,并在堂前悬挂一副主人自书的对联:“塔影在波,山光接屋;画船人语,晓市花声。”此联状物绘景,对仗工整,景物刻画贴切,宛若一幅地道的中国画。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1890年,清朝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通过驻北京的公使华尔生,将一座底座上刻有一副对联的英制精美自鸣钟,送抵“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光绪皇帝大婚的礼物。自鸣钟上面刻的贺联是:“日月同明,抱十二时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康寿。”上联借钟的功能表示了美好的祝愿,下联对皇姻表示了真挚的祝福。此联对仗工稳,切人切事,甚合彼此身份,特别有“日月”、“天地”,既有天设地造之类的吉言,又以“日”“天”喻帝,“月”“地”喻后,可谓大手笔。
1910年,日本入侵朝鲜后,一流亡到上海的叫林贞吉的朝鲜有识之士,为了表达自己为抗日救国不惜牺牲的决心,曾写了这样一副对联:“相喻以天无所事;有为于世不虚生。”
1925年1月25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病逝后,越南人潘佩珠送的歌颂孙中山伟大一生的挽联是:“志在三民,道在三民,忆横滨致和馆几度握手,卓有精神贻后世;忧以天下,乐以天下,被帝国主义者多年压迫,痛分余泪泣先生。”潘氏曾於1905年在日本领导青年志士从事复国运动,恰逢孙中山也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两人意气相投,成为革命战友。联中“忆横滨”句,即言此段经历。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病逝后,挽联如云。其中一副是日本友人佐藤村夫先生撰写的:“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良师。”此挽联以口语写成,毫无雕琢虚笔,如叙如诉,款款言情,亲切感人。
鲁迅先生病逝后,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剧作家姚克合写了一副挽联,托人送到上海,悬挂在鲁迅先生的追悼会场。联曰:“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落,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此联巧妙地把鲁迅先生最早的两部短篇小说集的书名《呐喊》和《彷徨》分别嵌入上下联,天衣无缝,且语带双关,感情真挚,含意深远。
在抗美援朝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协同作战,一举击落敌机数架,中朝两军联合召开了祝捷大会。在会上,一位精通中文的人民军指挥员提议写一副对联来庆贺胜利。他用中文写的上联是:“穿紫云金霞,双双银翼高飞,白鹞鹰抛下碧眼佬。”志愿军一位文书接着写出的下联是:“保蓝天绿海,尊尊土炮发射,黑老鸦翘起红尾巴。”此对联形象地再现了击落敌机的胜利场面,并在中朝友谊史留下了一段佳话。
1960年,国际知名汉学家、荷兰驻马来西亚首任大使高罗佩博士受友人邀请到马来西亚马六甲青云亭参观后,心血来潮,写了一副楹联送给青云亭。联曰:“无事度溪桥,洗钵归来云袖湿;有缘修法果,谈经空处雨花飞!”高罗佩博士中文根底深厚,对中国诗词、古文学及历史,皆素有研究;更了不起的是他还曾经用中文写了一部半文言小说《狄仁杰传奇》,他后来在担任荷兰驻日本大使时逝世于任上。
1973年,为了纪念鉴真和尚东渡扶桑传经送宝,鉴真的家乡江苏省扬州市修建了鉴真纪念堂。纪念堂前悬挂着日本友人长屋王为表达日中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祝愿而写的一副对联。联曰:“山川异域,风月天同;安诸佛子,书结来缘。”
1980年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病逝后,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