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找我的生命原点
自觉地意识到了生命由之出发的原点,标志一个人的真正成熟。
――2006年9月于江西饭店
很巧,我住的饭店房间朝东,正对着“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久久站在窗口,看着这座五十年代初的纪念性建筑,我的思绪回到了51年前。
1955年我毕业于南昌二中。7月我参加全国高考那天,便从这栋纪念堂经过,去走进附近的考场。我所在的饭店当年还是一片空地。整条八一大道的两边没有什么建筑,显得空空荡荡的,几乎是一张白纸。
今天,当我走出饭店,站在路旁,眺望大道两旁高楼林立,我不得不赞叹这些年南昌的巨变!我为故乡的进步而欢欣鼓舞,尤其是当我知道南昌被美国今年的《新闻周刊》评为世界十大最有活力之都(也是中国唯一入选的城市)的时候。
南昌是生我养我的城市。
南昌是我的生命之旅由之出发的原点。17岁,我考取了北大,后来相继在北京、上海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我返乡的次数并不多。母亲过世后,次数就更少。2006年我先后两次回南昌是个特例。5月是来参加江西师范大学的“瑶湖之会”;9月应邀参加“中国(南昌)首届国际华人作家滕王阁笔会”。
这两次回故乡,我都强烈地意识到了我有回到原点的感觉。它标志了我的成熟。
几何学的原点是点、直线和面。当几何学变得很先进、发达和高深尖,几何学家便要回过头来追问由之出发的点、直线和面究竟是什么?这涉及数学的哲学基础,是门很深很玄的学问。它是通神的。
爱因斯坦时常回向数学的原点,显得很尴尬,茫然。
物理学由之出发的原点是时间、空间、物质和力,以及测量。当物理学进入、上升到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哲学基础,追问物理学的原点便是不可避免的。它标志着物理学已经相当成熟了。
人生之旅的前后过程同样是如此。
在我读高中的年代,学生的心态都希望走出江西省,而且是远离南昌,越远越好,即便是武汉也比南昌好。好像人间天堂不在自己的故乡,而在最遥远的什么地方。
其实这是一种心理学上的错觉。“远处的和尚会念经”同样是这种错觉所致。
后来,我的同班许多同学在外地生活和工作了多年,最后还是回到了南昌。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叶落归根”的实质是回到原点。
今年6月,我回了一趟外婆家――向塘超林聂家村。那里有口古井。小时候,我听母亲说,她在出嫁前的少女时代常在井边洗衣裳。我这次有意识地绕着井边走了好几圈,我是徘徊久之,不肯离去,好像儿时牵着母亲的手,怕离开母亲,失魂落魄。
我把外婆家的那口古井看成是我的生命之旅由之出发的原点。
古井对我是个符号。也只有在异国他乡漂泊了多年之后,我才真正懂得这个符号的全部涵义。
记得半个世纪前,自来水在南昌并不普遍。绝大部分居民是挑井水赖以生存的。当时有种卖水的职业,那是重苦力的干活。挑一担水,距离100――200米不等,收费相当于今天的4角。每个月卖水人的收入约500元左右。这是血汗钱。记得1953年马家巷和大井头一带有个罗驼背便是靠挑水为生的。他刚30出头,背已很驼,是重担子压成的畸形。今天当我走过大井头和马家巷,罗驼背的身影便浮现在我面前。自来水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井则是农业文明的象征之一。
南昌(豫章)人饮井水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用自来水不过几十年,但是在都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没有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水井作为历史文物保留下来,就像我们保护朱德故居、新四军军部和八一起义纪念馆那样。
选择三五处很典型的水井,用凝重的铸铁栏杆把它围起来,作为南昌的文物加以保存,作为农业文明一个安居乐业的符号,把它凸显在市民的记忆里,为的是不忘本――因为在我眼里,那是我的生命原点。
我是饮南昌的井水长大的。我把这一点看得很重要。
在最近二十多年城市现代化的迅猛进程中,我们的历史意识很薄弱,很淡薄。今天南昌给我的印象好像是一座没有历史积淀的突然冒出来的城市。幸好还有滕王阁和佑民寺。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建设中破坏了多少历史和原点啊!
我们理应重点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建筑,包括石头街、东书院街和筷子巷的清代民居。
利玛窦在南昌住过三年(约1595年前后)。当时他住在哪里?如果今天能把他的故居保存下来,那该有多好!――这便是我所指的一个城市的历史厚重感,也是我非常看重的原点。
没有这种历史的厚重或凝重感,再多的高楼林立也是浅薄的。
仅就这一点而论,我们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相当大。比如德国的古老城镇。1595年左右的老屋保留了不少,其中包括市政厅、教堂、修道院和民宅。在大门或墙壁上,德国人常把屋的建造年代钉在上面。我很赞赏这种自觉的历史意识,或叫原点意识。
这次在南昌,我走街串巷,找过原先的法国医院,原先的建筑已荡然无存,新楼改为南昌市第三医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