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梦广东爱与痛.doc
寻梦广东爱与痛
在广东这块充满生机的热土上,云集着千千万万来自祖国各地的打工青年,他们在流水线、写字楼、脚手架等工作场所,辛勤劳作,广东给了他们成功的机会和希冀。但同时,面对着现行的社会体制、面对金钱和诱惑、成功与辉煌遥不可及或失之交臂,他们的心灵经受着渴望、无奈、困惑、的阵痛和煎熬。广东是他们人生经历中不可或缺甚至终生难忘的一部分。
打工妹的作家梦
董海燕,1975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16岁那年她初中毕业独闯深圳。在表姐的努力下,在尚未开工的龙华镇力飞车料厂找了份杂工做――工厂只供饭吃住,不付工资,但承诺开工后她可以优先招工进厂。
心中常怀梦想的董海燕深知,没有学历,那必须掌握一门扎实的技术。因此,一年多以后,董海燕跳槽到了连峰表壳厂。因为在连峰厂能学到质检技术。董海燕那时眼睛已有些近视,而质检对视力要求非常高。为此,董海燕千方百计做视力恢复训练。她每天比其他人提前一个半小时起来做眼保健操,就这样,董海燕靠她的聪明和顽强成为连峰厂的质检高手,工资在厂里遥遥领先。拉长看到她工资高出自己一大截,很热心妒,处处为难她。动辄恶语相向:“死北妹,九头鸟!”
不久,董海燕应聘到深圳观澜一家表厂做主管,这对一个20岁打工妹来说是一个的挑战。她边干边学,学习大量的管理书籍。两年后,董海燕怀揣几年打工的所有积蓄在深圳宝安开了一家文具书店。自幼酷爱文学的董海燕。在中学时作文一直是班上佼佼子,她的作文常常在班上做范文朗诵,还在当地的《黄冈日报》上发表过。董海燕说: “打工生活的枯燥和单调使人无法尽情欢笑和哭泣,无法排解浓浓的乡愁、思念和迷惘。我选择了写日记,日记是我一个倾诉的忠实伙伴,一种心灵的安慰。”
董海燕打工生活的积淀,为她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8年,董海燕在《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法制报》的社会新闻版和打工版连篇累牍地刊发各类文章。此后,《知音》、《打工族》、《江门文艺》、《嘉应文学》、《飞霞》、等数十家杂志刊发了董海燕的文章。董海燕将严酷的、真实的打工生活展现于字里行间,她逐渐成为打工一族心目中的偶像,读者来信雪片般地飞来。有的向她诉说对她的钦佩和热爱,有的给她讲诉打工生活中的种种遭遇。生活在董海燕心里打翻了五味瓶,使她完全融入珠三角千百万打工者的命运之中,用虔诚的心灵之笔紧紧扣住打工者命运的脉搏鼓呼拟或歌唱。
一个以前只顾自己感物伤怀的小女子成长为一个打工世界的代言人,笔下隐隐有风雷之音。《被贪欲扭曲的灵魂》、《妈妈,我要为你活着》、《深圳,一个打工妹血写的无畏》、《逃出乌克兰》、《女绑匪曾经被拐骗》、《用信念托起明天的太阳》、《因为有爱,生命的旗帜猎猎飘扬》等近百篇社会纪实从董海燕青春的血管里汩汩流淌到笔尖、到各类报刊上,震撼了打工世界!
2001年4月,董海燕接到了《外来工》杂志编辑孙春云打来的电话,孙春云说杂志社经研究,决定聘请董海燕为该刊特约记者并通知她前去参加选题策划会议。这一年是董海燕的丰收年,她在这本杂志上发表了20篇五千字以上的大稿,篇篇都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使编辑部的读者热线电话响个不停。
这期间,董海燕接手了深圳沙井觉园工业区一个店铺,以前的店主以卖盗版书为主,属无证经营。董海燕转过来之后,立即申领了营业执照,进了大批优秀书刊,并且开始销售报纸。她的书店成为当地的文化亮点,就连深圳很多大书店难以见到的《收获》、《当代》、《星星》等纯文学杂志她这里都有,令周边的文学爱好者趋之若骛。
董海燕颇有生意头脑,她在书店里装了两部电话开展公用电话业务,并且率先使用17909半价服务。开业伊始,董海燕的生意非常火暴。遗憾的是,她的书店没有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她申请合法公用电话得不到批准,被电话局罚款24000元。一次,一个自称是深圳某知名科技公司的业务员上门推销。由于当时17909还难以拨通,董海燕试试这种IP拨号器果然很好用,当即花800元装了两部。
自从装上IP拨号器之后,到董海燕店里打半价电话的人排起了长龙。两个月后跟电信部门结帐时净亏3万元。因为,拨号器并没有并入电信IP网,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稿费全被IP拨号器业务员诓骗亏空了,董海燕欲哭无泪!
形势对董海燕越来越不利,当地村委给市场建了一堵围墙,把原来的工业区圈在市场的另一边;周围的书报亭越来越多,卖盗版书的地摊一个接一个,几乎断了正版书的生路。
2003年7月23日,董海燕挥泪告别了她惨淡经营了4年多的黄河书苑,来广州开始自由撰稿由生涯。
刚开始的三四个月,董海燕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几乎靠朋友接济度日。但4个月后的今天,董海燕的稿子已经陆续在《中国青年》、《打工族》、《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登出来,她采写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