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鳌蟹养殖生态气象试验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绒鳌蟹养殖生态气象试验研究

中华绒鳌蟹养殖生态气象试验研究*( 辜晓青1,江国振2,田俊1,王怀清3,马中元1 (1.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46;2.江西省彭泽县气象局,江西 彭泽 332700;3.江西省气候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6) 摘要:河蟹养殖受水生态影响大,为了研究水生态因子、气象因子对河蟹生长的影响,建立了河蟹养殖观测试验点,设置了水温、pH、溶解氧等水生态因子观测项目和河蟹脱壳时间、体长、体重、病害等河蟹生长状况监测等项目,对2011年近1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表明:(1)河蟹生长过程非匀速进行的,不同阶段生长速度差异大,在2011年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中旬,观测到2个相对快速的生长期;(2)5月中旬前,公、母蟹生长均较慢,且个体之间、性别间差异很小,5月下旬以后个体之间、性别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7月下旬后,公蟹样本的质量均方差逐渐增大,而同期母蟹样本的质量均方差则比较稳定,说明母蟹个体之间生长较为均匀;(3)河蟹生长过程伴随着重量、外形的增大,饱满度和健壮程度也不断增强,在接近成熟的阶段,公蟹的饱满度和健壮度普遍大于母蟹;(4)观测点各层水温一日之内的变化曲线接近正旋曲线,振幅随着水深的增大而减小,溶解氧值的日变化主要与太阳高度有关,白天太阳高度越高,光照越强;(5)河蟹生长与水温、溶解氧浓度关系大,水温过低则生长缓慢,而水温过高亦不利于生长,水中溶解氧浓度过低,会直接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命,但并非溶解氧浓度越大,河蟹生长就越快,溶解氧浓度在5.0~7.0 mg/l之间,有利于河蟹生长。 关键词Eriocheir sinensis)又称毛蟹、河蟹、大闸蟹等,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经济蟹种。河蟹是一种洄游性动物,在淡水中生长育肥,在河口咸淡水交界处繁殖后代,作为人工养殖的河蟹,其整个生命历程可分为卵、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成蟹5个阶段[1]。河蟹在1~35℃水温中都能生存[2],最佳生长温度为22~28℃,10℃以下活动减弱,高于28℃则不利于生长[3]。在正常情况下,河蟹一生大约蜕20次壳,其中蟹苗(蚤状幼体)阶段5次,仔蟹(大眼幼体)阶段5次,蟹种(幼蟹)阶段5次,成蟹阶段5次[2]。河蟹生育过程中卵、蚤状幼体、大眼幼体至幼蟹阶段属于育种阶段,本文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幼蟹—成蟹阶段的养殖过程。 河蟹喜欢在水质清新、水草丰盛的淡水湖泊、江河中栖息,对水生态环境变化敏感,水温、水深、水体浑浊度、溶解氧、酸碱度、水深、气压等的变化对其生长具有很大影响。国内外有关中华绒鳌蟹的研究多集中于河蟹生理、养殖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4-9],对于其生态气象条件的研究相对较少[10-14]。本文采用了彭泽县河蟹养殖生态观测站全年河蟹养殖生态气象条件观测资料和附近气象站的气温、气压、降水等观测数据,分析了彭泽县河蟹养殖点的水温、溶解氧、气温、气压等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各阶段生长参数的关系。 1 河蟹养殖生态气象观测和气象资料 河蟹养殖观测试验点位于江西省彭泽县龙城镇西垅村扶贫圩(东经116.64°,北纬29.92°),主要是在湖泊中放养蟹种进行成蟹养殖,该点能代表当地饲养、管理水平,没有特殊的管理方式。河蟹养殖点位于长江区域性小支流东升河东侧,为半自然状湖泊,面积约10hm2东侧有一个闸口与东升河相通,可引入河水,西侧亦有一闸口与排涝沟相通,可接纳西侧稻田和小丘陵地带的排涝水。养殖点2010年底清库,湖底水草丰茂,蟹苗的投放时间为2011年2月15日,共投放了40kg幼蟹,规格约为250只/kg,产地为江苏南通。在投入蟹苗的同时投入了彭泽鲫、鲢、草鱼、团头鲂等家鱼的幼苗,鱼蟹混养。 设置波浪、5层水温、透明度、水色、pH、溶解氧等观测项目,还包括河蟹脱壳时间、体长、体重、病害等河蟹生长状况监测,以及放养、捕捞、施肥、投料、注水、排水、病害防治等生产活动记录。2011年3月24日试验点建成并开始观测,水温采用自动观测方式;每月10日、20日、30日对天气状况、波浪、水体的透明度、水色、pH、溶解氧等进行观测记录;从2011年3月20日起约每20天进行一次河蟹生长动态观测,在有突变天气的日子,进行溶解氧加密观测,观测每小时溶解氧值。同期逐小时气压等气象资料采用了彭泽县国家气象站和马当区域自动站资料,气象资料来源于彭泽县气象局。 2 河蟹生育阶段特点 2.1 各生育阶段变化情况 彭泽河蟹养殖观测点从2011年3月20日起,至9月20日,共采样观测了10次河蟹生长断面个体生长资料,观测项目为河蟹脱壳时间、体宽、体重、病害等。每次观测提前24 h在养殖点不同方位投入多个地笼,随机抽取公、母蟹各20只,逐一测量其体长、体重,记录是否有脱壳和病害等信息,并统计其平均体重、体长。图1所示,共记录到了7次大规模脱壳现象,最近一次大规模脱壳时间大约在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