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折圣-华南理工大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葛折圣-华南理工大学

申请培养博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简况表 申报学科 一级学科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 二级学科名称: 道路与铁道工程 申请人 姓 名: 葛折圣 申报学科 所在学院: 土木与交通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学位办公室 2015年 3月 30日填 填 表 说 明 一、封面上学科专业名称严格按照《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填写。 二、学术成果(包括论文、著作、获奖、专利等)统计时间为2010年3月至2015年2月(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有特殊要求的以分会的要求为准),所填报成果应与申报学科相关,本人应为成果的主要获得者。其中: 1.近五年符合博导遴选条件的论文限填15篇,且应与基本情况统计表中所填的数据相对应。填写时请按论文的水平和重要程度排序,并在论文类型栏中注明为被三大索引的何种索引(三大索引指SCI、 EI、ISTP, 确认范围:印刷版、光盘版均予确认,SCI、ISTP网络版予以确认)、国外刊物、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非统计范围、非时限内及与申报专业无关的论文不得填报。 2.发表论文不重复统计,即统计论文数量时,首先统计三大索引,在剩下的论文中再统计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期刊数(例如,当一篇论文同时被SCI和EI或其它索引收录时,只计入被SCI收录数,不能同时计入被EI或其它索引收录数)。 3.对于录用尚未发表的论文不予统计,以刊物正式出版为准。 三、科研项目统计时间为2010年3月至2015年2月(所在分会有特殊要求的以分会的要求为准),科研项目只填报本人主持项目(重大项目的子项目主持,经费填本人承担部分);个人实到科研考核经费统计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所在分会有特殊要求的以分会的要求为准)。 四、本表填写内容必须属实并符合规定的统计时间和统计范围。 五、本表一律用Word格式编辑,必须保持原格式不变,字体为宋体五号字,纸张限用A4规格。请用计算机打印,字体要清晰,装订要整齐。 姓 名 葛折圣 性别 男 出 生 年 月 1974年12月 最后学位 博士 身份证 号 码党派 中共 专业技术 职 务 研究员(先上岗) 定 职 年 月 2014.9 家庭住址 华南理工大学东区北大营8栋101 办公电话 电子信箱 zsge@scut.edu.cn 移动电话 最后学历学位 国内:2004年 8月在东南大学 大学 道路与铁道工程 专业毕业,获工 学博士士学位 工作单位 (学院) 土木与交通学院 申报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申报学科所在学院 土木与交通学院 研究方向 道路结构与材料 简述本人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的特色和意义 主要从事道路结构与材料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工作。近发表第作者SCI论文5篇、EI论文7篇;获授权第发明人的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指导的研究生获得多个省级和校级奖励,其中2名研究生论文被评为“2014 年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1名研究生被评为“2014年专业实践优秀研究生”;1名研究生被评为“2014-2015学年度广东省优秀究生”。在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机理、路面再生、橡胶沥青、桥面铺装和路面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1. 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和损伤机理研究。开发了圆柱体试件的拉压交替疲劳试验方法,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的随机性原理,为沥青路面结构可靠度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所参与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沥青路面随机疲劳累积损伤机理研究”和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科技项目“基于芯样的沥青路面疲劳与车辙指标评价试验方法研究”做出了贡献。 2.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研究。通过溶解-乳化再生方法,零添加新沥青,常温再生回收沥青混合料(RAP)中的老化沥青,再生混合料性能优于常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沥青冷再生”;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程。该方向已培养研究生2名,下一步将着重研究老化沥青、溶剂、乳化剂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再生混合料长期性能的影响规律。 3. 温拌橡胶沥青技术与应用。开发了橡胶沥青温拌剂,降低施工温度,同时提高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高速公路和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工程。 4. 基于探地雷达的沥青路面水损害评价与养护对策研究。建立了雷达波形图特征值-沥青面层空隙率、沥青含量-沥青路面水损害的理论关系,为早期水损害的诊断和养护决策提供了依据,该方向已培养研究生2名。相关课题被列入“安徽省2015年交通科技进步计划”,获得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144万元的研究经费支持(2015年3月~2018年3月),研究3D雷达获得的沥青层内部图像与CT扫描结果相关性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