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冲及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金冲及: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什么是中华民族?这在许多人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或者认为可以很轻易地回答:它无非是对中国境内各民族的一个总称。但人们可以反过来提出一个问题:世界上存在着不少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它的成员彼此可以承认是同一国家的国民,却未必在民族上认可有一个共同的总称。以往的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但曾几何时便土崩瓦解,它的国民从来不把自己都称为罗马民族或奥斯曼民族。拿近现代来说,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的国民,曾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等地区的居民,他们也从没有把自己称为不列颠民族;就是社会主义的苏联,它的国民依然把自己称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哈萨克人、格鲁吉亚人等等,没有出现苏维埃民族之类的总称。可见,中华民族这个被大家认同的总称,并不是同一国家的各族人民当然拥有的名称,更不是某个人所能任意制造出来或宣传而成的名词,而有着深厚的客观依据,是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构成民族的两个要素什么是民族?前人提出过许多不同的定义,彼此不尽相同。这里不准备再就民族的定义展开讨论,只想说,能称为同一民族,一般需要具有两个要素:第一,它是历史的产物,是在长时间内而不是短期内形成的,是某个人群由于长时期地生活在同一地域或环境中,建立起密不可分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共同的心理状态、风俗习尚以至语言文字,从而产生有别于其他人群的一种特殊关系和凝聚力量。如果缺少这个前提,即便是同一国家的国民,却不能称为一个民族。第二,这个人群的成员之间,经过长期的相互沟通和密切交往,形成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包括对过去的共同回忆、今天的共同利益和未来的共同命运。否则,它只是一个散漫的人群,很难说已成为一个自觉的完全意义上的民族。血缘关系,看来不能构成民族的要素。民族并不等同于种族。血缘在民族构成中有一定的影响,但远不能起决定作用,事实上也几乎没有只由同一血缘组成的民族。倒可以说,民族一般是在人类从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主要以血缘为纽带来联结的氏族社会解体后一步一步形成的。民族,也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产物。否则,汉民族、犹太民族的形成等都无法解释了。中华民族形成的主客观条件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又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或者叫稳固的共同体。费孝通先生把它称为“多元一体”,这个看法已被学者们普遍认可。放眼世界,这种现象如果不说是独特的,至少也是罕见的。那么多民族能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着它特定的主客观条件。先谈它的客观条件。看一看中国的地形图就会发现:中国的土地自然地形成同周围相区隔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单位。它的北面是人烟稀少的沙漠、戈壁滩;西面和南面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等崇山峻岭;东面是大海。在它的中间,却有一片广阔的空间。青藏高原的青海地区是三江之源。黄河、长江两大河流发源于青海,横贯中国大陆的东西,奔流入海;雅鲁藏布江沿西藏南部顺流而下。长江和黄河又都有无数支流。几条大河和它们的无数支流,形成密集的网状结构。历来有水就有生命,就会有农业,有村落、城镇。古代人们交往的最便捷的通道就是河流。中国的这种地理条件,特别是密如蛛网的众多河流,使它既在外部同周围相区隔,内部各个地区间又便于长时期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以至相互融合。同世界古代四大文明的其他三个地区相比较:埃及主要靠一条尼罗河,两侧是沙漠,没有大的支流;巴比伦也有个两河流域,但规模比长江和黄河小得多,四周又没有大的屏障,很难阻挡其他力量进入和破坏;印度的恒河和印度河都在北部,并且向着相反的方向流去。它们都缺少中国这样的环境条件。再看主观方面的因素。中国的历史上尽管也存在民族冲突和民族压迫,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向强调整体、综合、和谐,而又尊重事物的多样性。“天下大同”、“协和万邦”、“和而不同”这些理念,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留下很深的烙印。中国的各族人民之间经历了很长很长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是几年、几十年,而是千百年。这样长久的相互交流,已经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难解的特殊关系。长城的关口不只是战场,更多的是“茶马互市”之类的集市贸易场所。中原王朝和各族间常见的“和亲”,如王昭君、文成公主之类,不只是婚姻关系,也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中国各民族间关系的这种特点,可以举出一个明显的例子来说明:清朝政府是由少数满族贵族统治的,对国内各民族、包括人口最众多的汉族实行民族压迫。但是,满族入关后200多年间,经济文化以至风俗习尚已经变得和汉族没有太大差别。辛亥革命准备时期起过最大鼓动作用的口号是“反满”。但革命起来后,除极少几个地方有少量满族人员被杀害外,没有出现如今世界上不少地方出现的那种种族仇杀的状况,更没有“种族灭绝”现象的出现,而是很快提出了“五族共和”的口号。这自然不是偶然的,其中一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