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价格变动成因及影响.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材价格变动成因及影响.pdf

中药材价格变动成因及影响 中药材价格波动的因素主要有国家或地方宏观政策调整、药材生产量和需求量、人力资源价格、 生产经营模式、新品种开发、气候灾害、疫情爆发、游资炒作等多方面。中药材价格的波动将导致以 中草药为原料的中成药成本增加,中药材质量下降,甚至给中药行业带来严重冲击。 中药材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产品,其价格波动既是关系到我国中药行业生死攸关的问题,又是涉及 到我国民族工业能否良性发展的大事。近期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出台后,生产企业且喜且忧,喜的是中 药的作用、地位得到了国家及卫生系统的认可和重视,产品的销路有了一定的保障;忧的是近几年中 药材价格的大幅波动,已经严重影响了中药产业的发展和群众的生活。 中药材价格大幅波动的原因 近几年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药材市场经历了几起几落的调整,中药材价格波动异常, 整个药市行情水涨船高,这对整个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造成中药价格波动的原 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国家或地方宏观政策调整。国家先后出台的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西部大开发、沙漠治理、天然林 保护、退牧还草、农业产业政策调整等重大决策都会引起相关中药材产量的变化,进而出现价格波动。 如甘草、冬虫夏草、天麻、猪苓等等的价格突变就是因此缘由。地方政府非理性的政策导向导致价格 发生波动。如2004~2005年发生在武当山南北(湖北省十堰、襄樊;陕西省安康)的薯芋灾害,则 是当地政府在高价位时倡导农民大量种植,造成产品严重过剩,价格由2.5~3.0元/斤猛跌至0.2~ 0.3元/斤。 药材生产量和需求量的变化。药材种植面积的增加或减少、当年自然灾害严重或不严重、库存量 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引起药材生产量的变化。如2008年之前,由于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加上国家粮 农补贴,很多中药材种植农户发现种药材不如种粮划算,于是纷纷“退药还粮”。又如多年生药材, 如白芍、杜仲、薯芋等,可以根据市场状态决定当年是否收获,这对当年药材产量的影响较大。这些 药材作用相近,入药时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相互替代,因此会引起相互间的价格变化。 引起药材需求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如某种疾病流行、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新用途的发现或新 药开发等等,例如前几年的金银花、板蓝根、苍术、灌丛等因“非典”、“禽流感”的流行而价格猛涨, 近年的广三七也是价格暴涨。中药材产量在下降,但其需求量却在逐年递增。据统计,中草药在国内 市场2009年的交易量达到5000~6000亿元。目前我国中药材出口市场已经从原来的日本、韩国扩展 到欧洲、美国等地。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中药商品进出口额为18.4亿美元,同比增长20%。 其中,出口额为13.5亿美元,同比增加20.5%。此外,随着公众对中草药保健效果认识的提升,中 草药在养生、饮料、食品、洗化等诸多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随着中药在国际市 场的声名鹊起,至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出口量也越来越多,这些内外因素都导致中药需求量 越来越大。 人力资源价格的上涨。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我国中药材种植的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同 时这几年因药材价格偏低而导致了“药贱伤农”,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波动,市场供给不足,这也导 致了中药材供求难以平衡、价格难以保持稳定的总体态势。 生产经营模式粗放。中药材种植长期以来没有纳入大农业体系,也没有借鉴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其 生产管理水平,仍然是沿续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种植管理水平低下,其种子、种苗都是群众自繁、 自留、自引及相互串换,种子基因分离、人为混杂、种性退化、抗病性差的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部 分地方品种由于种植时间长,影响更甚。 新品种开发投入太高。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属于农学与中药学的交叉学科,既具有作物育种学的共 性,又具有中药学的特殊性。而我国目前具有此实力的单位和企业十分缺乏,目前主要集中在国家和 省一级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其中又以省级农科院为多。大多数中药学、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单位缺 乏育种学专家,而大量的农业育种学专家又缺乏中药学素养,因此制约了本学科的发展。从2000年 我国实施中药现代化以来,中药材产业化基地建设受到国家重视,一批农业科研单位参与了基地建设, 大批农学家的介入,促进了学科交叉,进而加快了中药材新品种选育进程。但相比而言,仍然力量分 散,基础薄弱,没有形成体系。同时由于中药材育成新品种难度大、扩繁慢、推广区域窄、应用面积 小、影响不大,在申报科研项目和成果时往往因为比大宗农作物面积小、效益低而受到冷落。 气候灾害的影响。西南地区是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仅重庆的中草药种植资源就有4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