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快速记忆版本号2.0).pdf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学快速记忆版本号2.0).pdf

注意:本资料主要从教材版的中药学中摘录整理,另外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做了简单注释,如中医上的 “痰”“脏” “潮热”等等,另外虽然经反复核对了几遍,但摘录整理过程之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所以不可作为医学诊 疗依据,仅为入门了解及快速背诵时的参考资料,建议同时能够备有中药学、中药大辞典、神农本草经 等权威资料作为详细的、实际的依据。 一、中药基础知识: 五味(俗称五味,实际为七味) 辛:能散、能行。 甘:能补、能和、能缓。 酸:能收、能涩。 苦:能泄、能燥、能坚。 咸:能下、能软。 淡:能渗、能利。 涩 有收敛止汗、固精、止泻及止血等作用。 升降沉浮:凡是具有解表、散寒、升阳作用的中药,其药性均属升浮并具有上行向外作 用;凡是具有清热、泻下、利水、收敛、降逆作用的中药,其药性都属于沉降并具有下 行、向里作用。就病症的趋势而言,病势逆上的,应使用沉降中药;病势下陷的,应该 使用升浮中药。以期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归经:就是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或功效易于对这些脏腑、经络 起作用,如归肝经是指归经为中医藏象学(参见中医基础学)意义的肝脏(请区别解剖 学的肝脏)及足厥阴肝经。 温热寒凉:内经有云,用药当对症“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热甚于温,寒甚于 凉,但选择药物时要注意真热假寒及真寒假热及寒热夹杂的诊察。 二、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三、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 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四、中药煎法:1.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钢铁锅,以免发生 化学变化,影响疗效。2.煎药用水:古时曾用长流水、井水、雨水、泉水、米泔水等煎 煮。现在多用自来水(实际中不少地方的自来水水质较差,最好经净水机、纯水机处理 后使用)、井水、蒸馏水等,但总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3.煎药火候:有文、武火之分。 文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而武火,又称急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 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 五、煎煮方法:先将药材浸泡30~60 分钟(情况紧急时可酌情取消此环节),用水量以 高出药面为度。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煎的 1/3~2/1。一般每次煎煮 20 分钟,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二次服用。另外,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 性能而定。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 分钟即可; 补养药需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 分钟。某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 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需加以注明,归纳起来包括有先煎(先于其它药物15-60 分入锅煎 煮)、后下(在药将煎好的前5-10 分入锅煎煮)、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煎汤代 水等不同煎煮法。 六、服药时间:汤剂一般每日一剂,二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 小时左右。临床用 药时可根据病情增减,如急性病、热性病可一日二剂。至于饭前还是饭后服则主要决定 于病变部位和性质。一般来讲,病在胸隔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宜饭后服; 如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患,则宣饭前服。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 饭后服;补益药多滋腻碍胃,宜空腹服;治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的两小时服用;安神药 宜睡前;慢性病定时服;急性病、呕吐、惊厥及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均可不 定时服。如大夫另有安排也可不必拘泥以上要求,遵医嘱优先。 第一章 解表药 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 注意事项: 1、解表药虽有辛散发汗之共性,但其性质又有温、凉不同,所以用以治疗表证时必须注 意辨证准确,分清表寒证或是表热证,以免药误投,贻误治疗。2、解表药发汗作用有强 有弱,须视病症表现选择。3、对解表药发汗力较强的药物应控制用量,中病即止,以免 发汗太过而耗伤津液,导致亡阳或亡阴。 4、温暖季节及东南地区用量宜小,寒冷季节 及西北地区用量可酌情增大。5、解表药一般忌用于表虚自汗、阴虚发热、久病体虚及失 血等症。 6、解表药多属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份挥发而降低疗效。7、 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发散风寒药,性味多为辛温,发汗作用较强。适用于感冒风寒, 呈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白、口不渴、脉浮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症。 对于咳嗽气喘、脚气水肿及风湿痛等初起具有上述表症的,也可应用。但汗出过多能耗 散阳气,损伤津液;因此,凡自汗、盗汗、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久患疮痈,淋病, 失血等症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