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马角定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扎马角定稿

临猗扎马角活动的调查 内容提要:运城市临猗县的扎马角活动,是河东社火中的典型代表。经过调查发现,随着时间的变迁,扎马角活动大致经历为:解放前是因天旱祈雨的祭祀活动,可分为上孤峰山祈雨祭祀和下黄河边祈雨祭祀两种方式。前者如孙吉、蔡高村等,后者如南赵、北赵村等;新时期演变为春节中求吉禳灾的社火活动。扎马角活动不仅体现了河东人剽悍的民风,而且也流露出河东地区信仰的多元化。 关键词:河东社火;临猗扎马角;祈雨仪式;求吉民俗;传承演变 一 临猗扎马角概况 扎马角活动,是临猗县春节期间,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求吉禳灾的社火活动。属于河东春节社火的范畴,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扎马角活动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即“上马”、“跑马”、“下马”。“上马”在当地方言中称为上“珠子”,也就是“锥子”,指的就是马角用钢钎从脸部穿过的过程,“上马”之后即为通神。“跑马”为马角通神后,迈着马步边奔跑边用麻鞭抽打众人驱邪的过程。“下马”指马角拔掉珠子。活动人员包括马角、开路先锋(当地人称回马人)、撩鞭子的(当地方言,指帮马角抬鞭子的人)等。由于这种社火形式本身带有的血腥性,在上世纪文革期间直至八十年代一度被禁止过。后来随着社会的开放,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扎马角活动在春节期间逐渐活跃起来。 (一)地理环境因素作用 扎马角活动主要分布在运城市临猗县境内,具体区域在黄河沿岸的部分村庄,如孙吉村、南赵村、北赵村、薛公村、西里村、蔡高村等。据《临猗县志》记载:临猗县的地貌经受长期的和复杂的大地构造活动,处于板块交接地带,大地构造运动形成断块与升降变化,使得临猗县地貌明显分为黄土台垣和涑水平原两个地貌单元。黄土台垣坡地西面临黄河,南接平原的分界线是地垒构造的表现。从临猗县的地图上可以清晰的看见这个地貌构造。该地貌形成一道大的陡坡,当地人称陡坡的西面为“坡下”,例如:西里、南赵、北赵村。陡坡的东面为“坡上”。例如:孙吉、蔡高、薛公村。 临猗县之所以能够孕育扎马角活动,独特的地理环境是产生扎马角的必要前提。临猗县沿黄河一带,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冬季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降水集中,但常有不同程度的伏旱,秋季一般多连阴雨天气。降水量以冬季最少,春季次之,夏季高度集中,秋季又明显减少,在这样的气候规律下又加之日照时间充足,年平均日照达2200多个小时,就导致了干旱、冰雹、暴雨和干热风等常见的自然灾害。 (二)相关历史传说融合 《尧舜禹演义》一书中谈到扎马角源于尧王时期。讲述了尧王在位的时候,有一年因为恶神“旱魃兄弟”围城,造成大旱,民不聊生。尧王请了一位叫“巫空”的有名巫师,叫他想办法求雨。巫空为了驱赶旱魃兄弟,就骑着高头大马,手中拿着神力麻鞭,绕城驰骋来驱赶旱魃。因旱魃兄弟围城九圈,所以马也要跑九圈。为了增加马的神力,巫空用二尺铜钎,一头磨尖,从马的左嘴角穿入,从右边刺出。由于城池距离长,马跑到八圈时就累死了。尧王看见这情形,悲痛无比,为了拯救天下苍生,随即从巫空手里夺过铜钎,自己来当马,用铜钎穿过自己的腮帮子,然后也拿起麻鞭绕城飞奔起来。尧王这一举措,感动了上天,赶跑了旱魃,为百姓求来雨水。从此,此地产生了马角祈雨的习俗。 从这则历史传说中,可以看出“马角”应为“马嚼”的谐音,因为扎的是马的马嚼部位。后来,因为尧王的义举,人们也开始扮演马的角色,把这种活动叫做“扎马角”。 临猗县薛公村流传有类似于上述历史传说的故事。在薛公村的村西,以前有一座马王庙,根据《马王庙传记》和一些古人的传说:在舜帝即位后,遇上了连年旱灾。舜帝为求得解决之道,一路西行,到了黄河岸边孤峰山脚下的姚家古寨(即现在的薛公)。当地的老人向他说出了黄河一带老百姓效仿尧王扎马角祈雨的故事。舜帝随即与姚家古寨的百姓们商议,准备效仿尧王解救天下苍生。 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八正式开始扎马角活动。这一天十里八乡的百姓都赶来助阵,人山人海,一派热闹景象。大约八时许,马角队伍浩浩荡荡从古寨东门出来,二十四面大旗开道,后面是锣鼓队,还有开路先锋。马角勇士在扎完钢钎后,顺着黄河古道直奔河边,用大葫芦瓢盛满神水,跑回姚家古寨向四处泼洒。舜帝看到此情形献出自己的宝马去驼神水,百姓们也一起跟着马角勇士去神水除旱魃。回来的时候,舜帝的宝马倒地累死,这时老天颇受震动,大雨随即降。 二 解放前扎马角 上文指出,因地质作用,形成了“坡上”与“坡下”。解放前,扎马角活动因离黄河岸边的远近有所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分为孤峰山祈雨和黄河边祈雨两种方式。例如:“坡上”离黄河比较远的村子,以孙吉村为代表,其扎马角祈雨活动会去就近的万荣县孤峰山进行;而离黄河岸边近或坐落在黄河岸边的村落,如南赵、北赵、薛公、蔡高等村,扎马角祈雨就会到黄河边进行。 (一)孤峰山祈雨 解放前扎马角的活动目的是为求雨除灾,活动时间一般是在

文档评论(0)

精华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102215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