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审美态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3审美态度

Lecture 3 Aesthetic Attitude 第三讲 审美态度 1.审美态度的定义 审美态度是区别于实用功利态度、科学认知态度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精神追求和心灵境界,其特点是专注于事物的审美属性与审美价值。它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得以突显、从而成为审美对象(aesthetic object)的重要条件。 2.审美态度的独特性 我们一般有哪几种态度? 美学理论研究审美态度的思路 与实用功利态度、科学认知态度的对比 朱光潜的审美态度理论 朱光潜(1897—1986),安徽铜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谈美》、《诗论》、《谈文学》等。 一本通俗易懂的美学经典 朱光潜:《谈美》,开明书店,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版)。 《朱光潜全集》第二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谈美》第一讲:我们对于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画家的独特之处与独特收获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连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它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发现“美”的前提:审美态度 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家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三种态度的比较 实用的态度 :维持生存。 科学的态度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 在实用的态度中和科学的态度中,所得到的事物的意象都不是独立的、绝缘的,观者的注意力都不是专注在所观事物本身上面的。 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 如何以“审美”的方式“看”古松 画家把全副精神都注在松的本身上面,古松对于他使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他忘记他的妻子在家里等柴烧饭,他忘记松树在植物教科书里叫做显花植物,总而言之,古松完全占领住他的意识,古松以外的世界他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他只把古松摆在心眼面前当作一幅画去玩味。他不计较实用,所以心中没有意志和欲念;他不推求关系、条理、因果等等,所以不用抽象的思考。 审美与人生:生命的艺术化 人所以异于其它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 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它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要注意的三个概念 美=审美对象 美感的态度=审美态度 美感的经验=审美经验 3.审美态度理论的经典: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 瑞士心理学家、语言学家。1902年任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Psychical Distance’ as a Factor in Art and as an Aesthetic Principle, ”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 5 (1912), pp. 87-117 《作为艺术的一个要素与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 ,翻译准确否? two kinds of distance Perhaps the most obvious suggestion is that of actual spatial distance, i.e. the distance of a work of Art from the spectator, or that of represented spatial distance, i.e. the distance represented within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