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以上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经济效益分析.docVIP

省以上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经济效益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省以上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省以上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摘要:土地整理是中国土地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可利用耕地面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运用经济学原理对中扬饭鹏等村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关键词:土地整理;经济效益;宿迁市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139-02      一、引言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取行政、经济、工程、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1]。目前中国每年净增人口1 300多万,每年净减少耕地333万hm2,人均耕地逐年减少,目前中国人均耕地0.08hm2,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 / 3,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重要性日趋显现。   近年来,宿迁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化率从由1995年的10.31%增至2005年的39.4%,同时也伴随着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占用大量耕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效率低、布局混乱,基础设施差等问题[2]。   二、宿迁市城乡用地现状   1997—2005年宿迁市城乡用地面积从92 287.14hm2增加到96 443.19 hm2,年均增加514.33 hm2。可见城乡用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逐年增加,独立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却在减少[2]。独立工矿用地由1997年的3 539.09hm2减少到2005年的3 282.86 hm2;居民点用地从1997年的83 073.08 hm2减少到2005年的70 305.30hm2,减少了12 767.78hm2。2005年宿迁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城乡用地总面积的72.90%。人均居民点用地221.16 m2,远高于国家人均最高标准150 m2/人,仅从土地整理的分支农村居民点整理来看就有很大的潜力[2]。   三、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与整理目标   该项目区位于宿城区南部中扬镇境内,该区濒临洪泽湖,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0′31″~118°33′32″,北纬33°40′41″~33°43′08″。全镇总面积9 315公顷,总人口49 680,其中农业人口39 336,总耕地3 937.4667公顷,人均耕地1.18亩,全镇年总经济收入29 391万元,国名经济总值16 793万元,人均年收入3 113元。项目区南枕十四号中沟,北邻付庙村,西依中扬村,东与饲养接壤。涉及宿城区中扬镇饭鹏、熊楼两村。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一般地面高程15.4M~17.1M。区内零散分布有农田水利废弛地、根据实地调查,现有废弃沟渠淤积严重,杂草丛生,已失去了灌排功能,废塘断河纵横交错,居民点零散分布,地块面积较小,田块零散,不能很好满足机械化生产需要,另外水利设施体系不配套,道路建设滞后,难以形成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土地利用率低下,耕地质量和区域环境状况较差。   四、土地整理的内容   由于历史原因,项目区内废沟、坑塘、苇地等面积较大、道路不畅,机械耕作条件差,村庄零散,人均居住面积大,通过对坑塘睡眠、废沟渠、零散道路、农田水利用地、苇地等进行整理,可实现净增耕地61.6975公顷(925.5亩),新增耕地率为7.66%项目实施后,区内耕地总量达到286.3267公顷(4 294.7亩)。   项目区中的30.7733公顷坑塘,大部分为高速公路边取土的坑塘水面,平均深度在1.8米左右,由于缺少回填土源,乡镇资金短缺,土地整理的资金主要用于坑塘水面的回填以及农村道路和沟渠整治。经调查研究,废弃农田水利用地可整理新增耕地24.4117公顷,农村道路可以整理新增耕地6.3616公顷,共计30.7733公顷。项目通过土地整平、沟塘、苇地、农田水利配套,水土流失整理和道路林网建设,除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外,还可以显著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加速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经济效益分析   结合当地资料,与邻近地区的产量,计算项目区实施后,原有耕地可增产水稻356.81吨/年,增产小麦237.88吨/年,原有耕地年可增产效益57.09万元/年。由于排灌系统的配套,原有耕地中的大部分旱田可以转变为水田。在旱田转换为水田后可增产水稻2 798.24吨/年,旱改水效益可达214.13万元/年。   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61.6975公顷,根据当地经验,结合项目区实况,新增耕地实行稻麦轮作,可增产水稻532.16吨/年,增产小麦323.925吨/年,净增效益可达78.67万元/年。   在项目区内基础设施年运行费用按工程施

文档评论(0)

ajiangyouli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