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诗词语感教学实践探索.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词语感教学实践探索

古诗词语感教学的实践探索刘天丽 林晖  [摘要]:古诗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将古诗词教学与语感教学结合起来,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尝试探索中学古诗词语感教学的实践途径,从诵读、品味、背诵、感受等方面加强学生语感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典诗词,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语感教学 实践  古典诗词作为语文教材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体裁,独具魅力,它凝结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华,在教育内容上蕴含着丰富的特点,其涉及面广,流传久远等特点是其他体裁不可替代的。但目前古诗词的教学效果欠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种人文思想和审美的渗透,而语感教学能较好地弥补这种不足。本文拟从语感教学角度出发,探究古典诗词的教学实践,寻求提高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同时在语文课程教学建议部分,更指出了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古诗词教学中实施语感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怀,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实践是主观之于客观的活动,语感的学习是从认知到实践的过程,认知的表现形式是听读、实践的表现形式是说写。语感是一种对言语的感觉,这种感觉对个体而言,或有或无,或强或弱,或敏或钝,如果感受不到语感的存在不可能假装为有,弱不可能假装为强,钝不可能假装为敏,正如王尚文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因为语感不是‘东西’,也不是知识、观念、教条,因而不能给予,不能灌输,不能强加,不能移植,更不能‘黏贴’”。[1]语感只能从自己的心灵深处慢慢地滋生起来,因此,在教学中,应把学生当作活生生、有灵性的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和差异性,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广化、深化美化、敏化的语感,通过有效的言语实践途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言语智慧。  结合语感教学的特点,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从诵读、品味、背诵、感受等方面加强学生语感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典诗词,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诵读诗词,培养语感  在中国古代,“诗、乐、舞”三位一体,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十分密切,诗歌的音韵美体现在韵、节奏和音调三方面。诵读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加强语感培养。  1、诵读的要点  古诗词的诵读,主要是抓住其音乐性的特点,从诗词的韵、节奏、音调三方面下功夫。  韵,又称韵脚,即同一韵母的字在句末最后一字的位置上重复出现,回旋往复以造成和声。[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千”、“年”、“前”、“边”的韵母相同。通过韵脚的关连,把跳跃式的单独的诗行构成一个审美整体,使诗作具有抑扬顿挫、流畅回环的韵律美,同时韵脚相同的诗句容易让学生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汉语诗歌中,可以说节奏是诗歌的灵魂。中国古代美学家谢赫的“气韵生动”说,“动就是动的精神,生就是有生命,气韵就是节奏,……”[3]语语音的节奏是由平仄、音顿、长短、快慢、轻重、抑扬等构成的。[4]节奏主要是由有规律的“音节”所形成的,有规律的音节的和谐配合,是构成节奏美感的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如王涣之《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温庭筠《碧涧驿晓思》中的”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可见,古诗音节均齐,平仄协调,节奏铿锵悦耳,充满了节奏美。在古诗词教学中,准确把握诗词的节奏停顿,能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诗词作基础,所以不妨将划分诗词节奏作为古诗词语感教学的一个环节,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又能培养其对古诗词的音乐性的语感。  音韵美的表现之三就是音调,音调主要受平仄的影响,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四声同意义的对应关系:“平声高而安,上声盛且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5]古典律绝的平仄规律一般是一句中间的相间和上下句之间的相对,如杨炯《夜送赵纵》“赵氏连城壁,由来天下传。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的平仄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诗歌意义将平声与仄声和谐地交织起来。平仄协调,轻重相间,有助于形成诗歌语言的抑扬顿挫的声调美。  诗分平仄,词则辨五音、分五声。五音诗是指发音部位为唇、齿、喉、舌、鼻五类。五声是指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如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全词共97个字,其中用舌音的16字,用齿音的41字,结尾三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0个字里面,舌齿两声交加重叠,朗读起来,仿佛从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