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品读永州江永之瑶寨古风
品读永州——
勾蓝风情之瑶寨古风
导视:有都源之称的勾蓝瑶寨,曾有过一段辉煌的过往,留存下的古井、古桥、古道、古商铺,使得昨日的繁华依稀可见,吸引着现代人流连忘返,本期《品读永州》勾蓝风情之瑶寨古风,继续与您一起感受勾蓝瑶寨的独特风韵。
勾蓝瑶寨依山势而建,择溪水而居,一条兰溪水贯穿全寨。可以说,勾蓝瑶人在选择、营造、完善生存空间,规划布局整体村落等方面的匠心独运,堪称湘南古村落的典范。处于万山之间、溪流遍布的勾蓝瑶寨,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有大路的地方就有亭,有民居、庙宇的地方就有井,居民集中的地方就有商铺,整个瑶寨俨然一个小城镇。
【勾蓝瑶寨黄家村老支书 欧阳绪珍:这里叫都源,都源是首都之源的(意思),这里是文化中心,政治中心啊,经济中心都在这个地方 王伟:原来是这个样子
老支书:对,而且的话,那个勾蓝,外地人认为这个里头是繁华的都市,勾栏瑶啊 就是娱乐的地方。勾蓝它是有山有水的意思,但不是勾栏瑶的意思 不是开那个烟花的地方】
千百年来,兰溪水长流不息,似在低吟浅唱中诉说着勾蓝瑶人的沧桑过往,于无声处见证着千年瑶寨的历史变迁。在老支书欧阳绪珍的指点下,《品读永州》摄制组来到了兰溪水的源头——蒲鲤井。
【记者 王伟:这么多年了,这口井一直都这样吗,没有干过,从来没有干过
老:从来都没有干 王伟:那咱们这个村子所有的饮用水,包括一些灌溉的用水都是 这口井 老:这里就是源头 王伟:它只是个源头,就等于说下面的,下游的那些井水都是从这里面出来 是吗?老:从这里下去的 王伟:往下流,养育了咱们整个勾蓝瑶寨 老:所以说 溪水伏流,它还没有到水面上,你看那里没有水,但是下面很大的水】
群山环抱下的勾蓝瑶寨,地下水十分丰富,故而水井也多,百井之冠的蒲鲤井深不见底,被勾蓝瑶人奉若神明,他们在此开辟四个井台,依次分为饮用的,浣洗的等等。井台被一人
多高的砖墙所围隔,是歇夏时女人家洗澡的去处。在勾蓝瑶人看来,永不干涸的古井是上天给予他们的恩赐,散落在瑶寨各个角落的大小古井,为他们的繁衍生息提供着最珍贵的生命甘泉。
【记者 王伟:我面前的这一口古井呢 叫做清水井,因为即便是下雨天的时候,从井中涌出的泉水也依然清澈见底而得名。像这样的古井在勾蓝瑶寨有大大小小上百口,勾蓝瑶人敬井爱井,涓涓的细流不仅养育的是一方人民,更在养育他们的同时,悄悄地进入了他们的心田】
因着地势,发源于蒲鲤井的兰溪水彷佛永不知疲倦,把触角延伸到了瑶寨的每一处,似乎二者相融合一,便是最和谐本真的生命画卷。临水而居的勾蓝瑶人,于是顺势而为,一座座木质结构的风雨桥,横跨溪水,就这样应运而生。
【记者 王伟:在兰溪水上有许多像这样可以遮风挡雨的凉亭,当地呢 被称为是风雨桥或者是廊桥,那么说到廊桥这个名字,我不由得想起好莱坞一部著名的电影叫《廊桥遗梦》,或许就桥本身的建筑工艺以及周围的风景而言,勾蓝瑶寨的廊桥要更胜一筹,那么走过很多的凉亭,发现每个亭子里面都有很多供人休息的石凳或者是木板,形成了水上有桥,桥上有亭,亭下有井,井旁有人家的独特景观】
在风雨桥歇憩,依着栏杆,看一湾湛蓝水泊映出远山传奇;清新的河风拂过,此情此景,
此时此刻,一股恬淡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顿时不知今夕何夕。但很快,一手精湛的技艺、一段精彩的传奇,即将唤醒对古瑶寨风情的沉醉,让人再次惊叹于大山深处里瑶人的智慧。
瑶寨的标志性建筑“石鼓登亭”,始建于明代。俯拾而上十几米长的台阶,再仰望云影天光下的巍峨亭楼,油然而生的感觉只有震撼。
【记者 王伟:老支书啊,咱们一路上看过那么多凉亭,那这座凉亭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老支书:这个凉亭啊 这个凉亭是我们这里的一个黄将军他一夜建造出来的。 王伟:一夜之间,那当时为什么要那么赶呢 一夜之间 老支书:听说是,湖南和广西有两个师傅,要相比这个手艺,做这个木工,要建凉亭,看哪一个做的快, 王伟:一种比赛。 老支书:一种比赛 王伟:结果他一夜之间做成了这么一个凉亭 老支书:对啊,他一夜之间,你看 建筑是很匆忙,他的这些工序都是比较简单,它起来以后啊 连那些榫头都没有下一个,没有一个钉,就这么搭起,成了一个凉亭】
这座卯榫结构的凉亭,虽于一夜之间仓促建成,但时至今日,历经风雨700多年,依然耸立不倒,为后人所称道。其实,当时的勾蓝瑶人不仅掌握了一些成熟精湛的工艺,林立的商铺也表明了彼时商业的发达。
【记者 王伟:绕着寨子走了一圈之后我发现,在寨子当中很多墙面上都写着像“聚益号”这样什么号什么号的字样。老支书,这个字他是代表什么意思?老支书:这个字,黄店 黄姓人开的店铺。王伟:姓黄的主人,他们家开的店铺,就叫聚益号。老支书:聚益号就是他们家里(商铺)的这个代号】
鼎盛时期,勾蓝瑶寨内有商铺五十余处,基本上满足了寨内世界物物交换的需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