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学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言学校

名言学校 名言学校  呼和浩特市名言小学,坐落在大青山脚下的保合少村,学校有座四层教学大楼。每当我听到孩子们的歌声、笑声、读书声,看到他们在校园里幸福地成长,我就感到既羡慕又安慰,既有胜利的喜悦,又有成功的骄傲。因为,这里也是我的母校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   1933年,爱国人士李致芳先生创建了归绥私立名言学校,学校设在归绥城(即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巧尔齐召内。   1934年春,私立名言学校迁往农村,总部设在归绥城郊滕家营村。迁校之前,共产党员刘洪雄回到他的家乡滕家营村,为了便于从事革命活动,刘洪雄应李致芳之聘,在名言小学保合少分校担任了小学教员。此后,这所农村小学陆续聚拢来一批共产党人,有杨植霖、王建功、胡泽润、王英杰等。他们利用教师职业作掩护,以保合少名言学校为基地,在归绥城郊一带开展革命活动。   名言学校借用陶行知生活教育形式,加入了抗日救国内容,利用学校这块阵地,宣传反帝反封建革命思想,学校校墙上写着读书不忘救国、打开中国教育出路、收复失地、誓雪国耻等标语。显然,这所学校与国统区其他学校不同,是一所新型的、进步的学校。刘洪雄、胡泽润、王建功等老师支持引导学生宣传抗日思想,并从备战出发,让学生们学习捕俘、格斗、行军打仗等知识,为他们以后投身革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抗日救国,唤醒民众,我参加了儿童自动服务团和小先生组织,每个小先生包教一名贫困农民,每天放学后,我就去农民家里,教他识字并讲解抗日救国道理。   名言学校把陶行知先生的《锄头舞歌》定为自己的校歌,歌词我至今记忆犹新:   手把锄头锄野草,除去野草好长苗。   五千年古国要出头,锄头底下有自由。   天生了孙公做救星,唤起锄头来革命。   光靠锄头不中用呀,联合机器来革命。   学校虽然是私立学校,但对贫苦人家的子弟不收学费,教员月薪只有十五元,生活非常清苦。一日三餐,与住校生吃一锅饭。为了拯救国家民族,教员们含辛茹苦,循循善诱。学生们在学校既学文化知识,又了解救国救民的道理,心中种下了革命的火种。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斗争的浪潮。同年10月,名言小学被日寇查封,刘洪雄、杨植霖、高凤英等同志组织了绥蒙民众抗日开路先锋队。我和名言小学大部分同学义不容辞地参加了抗日组织。先锋队队员在城乡宣传抗日,唤起民众,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    1938年到1939年名言学校的学生杨培林、余平、张旭、彭光华、刘璧和我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建立了归绥城郊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南平川党支部,下设三个党小组。   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和斗争的深入,南平川党支部组织了绥蒙抗日救国会共三十余人。八年抗战的艰苦斗争,名言学校的学生得到了锻炼成长,很多人成为党的优秀干部并担任重要领导职务。   由于叛徒的出卖,刘洪雄老师在一次营救我地下党员转移过程中不幸被捕。敌人从叛徒口里得知,经常从城里给大青山抗日游击队提供枪支弹药和布匹的是刘洪雄;组织领导蒙绥各界抗日救国会,闹得城里鬼子草木皆兵、心惊肉跳的也是刘洪雄;把爱国青年学生一批一批送出归绥,到延安学习的还是刘洪雄。在狱中,敌人的严刑拷打,未能使他屈服,他咬破中指大义凛然地在监狱墙上写下于谦《石灰吟》:千 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临刑前,他拼尽全力高呼:打倒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万岁!   1941年春天,经杨植霖老师的介绍,几经周折,我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先后到延安的有刘璧、彭光华、潘锡福、余平等名言学校的同学。在延安,我们聆听了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谆谆教诲。延安13年的生活、学习、战斗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   如果说名言小学的教育,使我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学到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让我走向革命道路,那么在延安的斗争经历陶冶了我的革命情操,使我百炼成钢。   1987年3月7日,时任甘肃省委书记的杨植霖为小学校庆题词:满天乌云不见天,雄才大业小村间,名言应记繁生处,枯木成才溯故源。   1993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志宏亲临滕家营村视察,经与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决定拨款重建名言小学。这样,一个崭新的名言学校建起来了。   抚今追昔,我们缅怀烈士,赞美、传承名言学校优良传统,使名言学校精神发扬光大,名言学校精神是我们的传世珍宝,名言学校我心中的丰碑。 1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