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中的隐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中的隐喻

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中的隐喻 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中的隐喻 [摘 要] 隐喻是谚语中最常用的修辞形式,而通过对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中的隐喻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二者在喻义和喻体使用上的共同、共通和相异之处,从而可以让我们了解两国在风土人情、生活哲理等方面的异同,感受东西方语言文字的不同魅力。   论文联盟www.LWlm.Com     谚语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语言,亦即常采用隐喻或双声的形式,用以表达人们体验和观察所得的真理,并为群众所熟悉的简练语句。    A short pitch saying in common and recognized use, a concise sentence, often metaphorical or alliterative in form, which is held to express some truth ascertained by experience and familiar to all.这是《牛津大辞典》对谚语(proverb)的释义。可见,英语谚语使用隐喻的情况相当普遍。其实,隐喻并不是英语谚语的专利,而是各国谚语的共同特点之一,对英语和汉语谚语中使用隐喻的情况做一下比较,可以让我们了解两国在风土人情、生活哲理等方面的异同,感受东西方语言文字的不同魅力。   谚语中的隐喻,是指通过一定的形象比喻来揭示出深刻的道理。因而,这类谚语都具有形象和喻义两个方面。用作比喻的具体形象称为喻体,同一喻体可以做不同的比喻,不同的喻体也可以表达相同的喻意。将英汉两种语言中含有隐喻的谚语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下面三种情况:      一、喻体、喻义相似或相同      英、汉谚语都是在各自特定的母语文化中发展起来并在群众中流行的,能够从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谚语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设喻,实在是很令人欣慰的。其实,英语谚语和汉语中的谚语一样,大都来自日常生活的经验,讲述老百姓自己的道理。世间的道理原本就是相通的,因而有不少谚语不谋而合也就不足为奇了。   《圣经》是英语谚语的一个重要来源,在《旧约诗篇》第九十篇有这样一句:The days of our years are threescore years and ten.(我们一生的岁月是七十岁。)这和汉谚人生七十古来稀是完全一致的。此外,《旧约传道书》第一章中的句子:All the rivers run into the sea; yet the sea is not full.和百川归海而还不盈几乎完全相等。英语里还有句谚语: You cant make your horse work without feeding her.汉语中与之对应的谚语就是家喻户晓的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前者幽默,后者诙谐。再如: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对应时不待人;A contented mind is a perpetual feast.对应知足常乐;Great minds think alike.对应英雄所见略同;Pride goes before a fall.对应骄必败;Constant dripping wears away a stone.对应水滴石穿;One false move may lose the game.对应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等等。      二、喻义相同,喻体不同      同样喻义的谚语在两种语言中使用不同喻体的情况非常多,但是谚语是以其喻义而存在的,人们使用谚语就是使用它的喻意,所以如果喻义相同,我们仍可以说它们是对应的。这种相互对应在英、汉谚语中不胜枚举,也是最让人回味的地方。不同的喻体,相同的喻义,东、西方两种文化和中、英两种文字在这里交汇、交融,更加彰显了各自的魅力。   例如: The morning sun never lasts a day.(朝阳虽好,难以终日。)与我国民谚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说明同样的道理。There are spots even in the sun.(太阳也有黑点。)近似我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The moon doesnt heed the barking of dogs.(月亮不怕犬吠。)与我们常常用来自嘲的小人骂几句,君子坦荡荡相对应。   其实,有些英语中的谚语,由于其喻义在汉谚中有着很好的对应,所以翻译时我们大都采取直接用汉谚替代的方式,可谓异曲同工。   例如:Money makes the mare go.译作有钱能使鬼推磨;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译作无风不起浪;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译作半斤八两或五十步笑百步;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译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