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分类和内镜诊断标准.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胃炎的分类和内镜诊断标准

慢性胃炎的分类及内镜诊断标准 Stahl于1728年首先提出了慢性胃炎的概念,但由于一直缺乏形态及病理资料,诊断一直都存在争论。直到内镜,特别是可屈式内镜的出现以及 大范围应用,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及分型才开始被提及并进行深入地研究。 慢性胃炎可有多种因素诱发,主要包括慢性酗酒、吸烟、胆汁反流、自身免疫、饮食等环境因素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由于慢性胃炎的发病 原因非常复杂,并且通常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相关性很差,所以,一直没有满意的、被广泛接受的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及分型标准。现介绍国 内外几个影响力较大的慢性胃炎内镜诊断及分型标准。1 Schindler分类 Schindler于1947年根据半屈式内镜所见,并与组织学表现进行对比,把胃非特异性炎症改变称为慢性胃炎,根据内镜形态学表现又将慢性胃炎 分为原发性慢性胃炎和继发性慢性胃炎。原因不明者为原发性,同时合并胃溃疡、胃癌及有胃手术史者为继发性。而将原发性又分为浅表性 、萎缩性和肥厚性三型。 此种分类方法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该方法较为简洁实用,但存在一些缺 点:(1)未对病变程度进行描述,对于病变的比较以及愈合程度无法评价。(2)红白相间本应该是一种正常的内镜表现,而将其定为炎症表现, 造成内镜所到之处,无不有炎症存在。 2 1983年全国慢性胃炎座谈会的分类 1983年全国慢性胃炎座谈会提出分类建议后,我国应用的分类是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和肥厚性胃炎 。 2.1慢性浅表性胃炎:镜下黏膜可有以下各种表现中的一种或数种。 2.1.1水肿:颜色发白,反光增强,胃小区结构明显。 2.1.2花斑:在橙黄色黏膜背景上出现红色充血区,呈红色片状或红色条状,或较弥漫发红,即所谓花斑或红白相间现象,又可进一步描述为红白 相间而以红为主、或红白相间而以白为主(多为萎缩性改变)。 2.1.3黏膜脆弱:指轻微触碰即发生出血点或出血斑。2.1.4渗出:指黏膜上有病理性粘液渗出,常紧紧粘附于黏膜上,用水冲洗不易将其冲掉, 用力将其冲掉后,常见黏膜发红或糜烂。 2.1.5糜烂:指黏膜上皮完整性受损,可大可小,大者成片,可达1cm左右,小者可如针尖,常附有白苔,白苔周围有红晕。 2.1.6皱襞增生:指皱襞隆起、肥厚,注气后皱襞不能展平。2.1.7黏膜下出血点:是由黏膜下的小血管出血引起,呈斑点状,类似麻疹病的皮疹, 也可呈条状或片状,有时溢出黏膜。2.1.8黏膜不平:可呈细颗粒状(也可称轻度)、粗颗粒状或铺路石状(也可称重度)。 2.1.9黏膜出血:可呈散在点状、斑状或片状出血斑,甚至可见到向腔内渗血。2.1.10肠上皮化生 2.2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除可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各种表现外,还常有以下表现。 2.2.1皱襞萎缩:主要表现在胃体部,根据萎缩程度可分为三度,皱襞变细为轻度,皱襞消失为重度,介于两者之间为中度,重度者也称胃萎缩。 2.2.2血管显露:因黏膜萎缩变薄,在少量注气时看到黏膜下血管为血管显露。初期可见到黏膜下小血管,重者可见到黏膜下的大血管如树枝状 ,暗红色,有时犹如在黏膜表面。 2.2.3黏膜粗糙不平:由于萎缩、增生和肠上皮化生,黏膜常明显粗糙不平或呈结节状或鳞片状凹凸不平。 2.3肥厚性胃炎:胃底、胃体黏膜皱襞明显粗大、肥厚,以大弯侧最明显,充气不能使之展平,黏膜发红,粘液增多,隆起的皱襞可呈息肉样,偶尔 病变可累及胃窦。 1983年全国胃炎座谈会的建议,不主张分型太多,主张必要时将病变的具体表现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下加以具 体描述。如:慢性浅表性胃炎伴多发性糜烂或伴痘疮样糜烂等。1983年我国胃炎座谈会上提出了胃炎的分类,但在实行过程中使大家困惑的是 内镜下诊断的胃炎过于广泛,以至没有不是胃炎者。3 1990年世界消化病学会悉尼系统分类法[1] 悉尼慢性胃炎分类法将慢性胃炎分为以下7种。 3.1红斑/渗出性胃炎:镜下有点片状红斑,黏膜细颗粒状,光泽消失,伴有点状渗出,有时可见轻度的脆性增加,多发生于胃窦部,也可以是全胃 炎。可以分为轻、中、重三级。3.2平坦糜烂性胃炎:病变以平坦糜烂为主,主要在胃窦部,也可发生在全胃。病变可被一层渗出物覆盖,有时 沿着皱襞出现条状糜烂和造型红斑。可以分为轻、中、重三级。3.3隆起糜烂性胃炎:病变以隆起糜烂为主,根据病变的数目可分为轻、中、 重三级。3.4胃炎伴萎缩:在少量充气时,可见黏膜血管显露,皱襞变平甚至消失,可能见到灰白色斑状肠化生。可根据血管透见的情况分为轻 、中、重三级。 3.5出血性胃炎:特点为黏膜上有点状瘀斑或渗血。一般按出血斑的多少分级。3.6胃肠反流性胃炎:皱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