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要历朝修志概述
高要历朝修志概述
作者: 2009-12-10 点击数:? 2920 字体:[增加?减小]
?
陈日辉?整理
?
高要县志的修纂,据旧县志记载,开始于明成化、嘉靖、万历、崇祯年代之间。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战争与自然灾害袭击等原因,早期的志书已经散失,后世没有留存下来。目前我国各地所保存的高要县志,以清朝谭桓所修的《康熙高要县志》为最早。
《康熙高要县志》是清朝康熙年间高要知县谭桓(湖广景陵人,举人出身)聘请县人黄凤祯、钟志伊、陈朝珍、梁登允、钟颖明、黄士贵等修纂的。此书从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开始修纂,十二年成书。全书共26卷,其卷目是:卷1是图象事记;卷2是沿革表;卷3是建置志;卷4-5是地理志;卷6是秩官志;卷7是赋役志;卷8是学校志;卷9是选举志;卷10是祀典志;卷11是兵防志;卷12是水利志;卷13是名宦传;卷14是人物传;卷15是流寓传;卷16是耆寿传;卷17是列女传;卷18是仙释传;卷19是外志;卷20是杂志;卷21-26是文艺志。这本志书是为本县初修的县志,谭桓、梁登允并为县志写了序言。此后又经过150多年,才有道光县志的纂辑。
《道光高要县志》是高要知县韩际飞(浙江省山阴县人)于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开始设志局重修的,到道光五年再由接任的高要知县叶承基(安徽歙县人,监生出身)成书,前后经历了两任县长和三年时间。全书共有23卷。其卷目是:卷首为单列一卷;卷1是沿革表;卷2是职官表(含唐、宋、元、明、清职官);卷3是舆地之一(含疆域、都图);卷4是舆地之二(含户口、风俗、物产及附图);卷5是山川(附图);卷6是水利;卷7是建置(含城池、廨署、学校、坛庙、津梁及附图);卷8是经政之一(含田赋、禄饷、学制、祀典);卷9是经政之二(含兵防、恤政、盐课、积贮);卷10是前事(含汉、后汉、梁、隋、唐、宋、元、明、清的事);卷11-14是金石;卷15是古迹;卷16-17是选举录;卷18是宦迹录(含汉、唐、宋、元、明、清的宦迹);卷19是谪宦录;卷20是列传之一;卷21是列传之二(含列女、耆寿、猺疍、梵释);卷22是杂录。参与纂辑此书者有本县何元、周燧、梁振龙、黄登瀛、彭泰来等人。夏修恕(是广东督粮道前惠潮嘉道署肇罗道兼摄肇庆府事)、屠英(知肇庆府事)、叶承基、韩际飞(叶、韩均是高要知县)等为此书写了序言。此书是为本县第一次重修的县志。
《续修高要县志》共有三卷,分为两个时期续修。第一个时期是清朝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由县人黄登瀛续修志稿一卷;咸丰十一年(1861年)高要知县吴信臣(山东省灵石县人,进士出身)续修志稿卷二,于同治二年(1863年)成书,附于《道光高要县志》之末。这是距第一次重修县志之后又四十年,是为本县第一次续修的县志。上述两卷共分为建置、水利、经政、山川、选举、列女传、杂录等七个篇目。第二个时期是光绪八年(1882年)由县人陈培桂、黎存琪等续修县志稿卷三,所记述内容是列女传。这是距第一次续修志稿时又二十年了,可算是本县第二次续修的县志。
《光绪高要乡土志》是本县迁修乡(即现在白土镇白安乡)竹根村黎文锦编纂的。全书共分十一章:1、历史章(含未置本境以前和既置本境以后的历史);2、政绩录(含总志惠政、兴利、去害、听讼等内容);3、兵事录(自汉武至宋景德朝之兵事;自宋仁宗至明天顺朝兵事;明成化以后之兵事;近代之兵事);4、耆旧章(循吏;乡贤;名宦;纯孝;忠节;急义;著作);5、人类章;6、户口章;7、氏族章;8、宗教章;9、实业章;10、地理章(本境四界;本境分区;城区内古迹;坛庙祠宇坊;古塔桥梁;围基;市镇;学堂;各班(清朝区镇称班)山水;道路);11、物产章(矿物天然产和动物天然产;植物天然产;制造业、商务)。此书名为乡土志,不称县志,其写述的内容虽然较为广泛,但是叙事简洁、文字精炼,全书仅有1.7万 多字,实为本县概况的综述。
《宣统高要县志》是民国期间修纂而成的,它距重修道光县志之后又九十多年了。民国四年(1915年)县人提议重修县志,但议而未决。民国八年,吴幼舫、罗次唐主理阖邑总局事务。同年三月,经众人讨沦决定,实行重修县志,开设志局工作,并推荐吴幼舫、罗次唐、孔剑坡、孔叶箎、胡友箎为董理,陈涤吾、梁粹珊(赞燊)、吴功补、梁玉如、谢星岛、马西钧为分纂,聘请陈伯、陶子励(均是东莞人)为总纂,规划已经制订,筹备工作一切就绪。后有何某人出面阻挠此事,县人亦有附和,于是各董理、分纂人员辞职,志局停办。此后志局时设时停,十多年来,又因地方多事,人事变迁,拖了很久时间,而志书始终未能成书出版。民国二十四年,县长马炳乾(广东台山县人)邀请县中教育界绅士,审查决定此事,并督促陈涤吾、梁啸云、梁粹珊、吴功补、孔剑坡等人负责编纂工作,于是一面整理旧稿,一面纂辑新稿,两者同时进行,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于民国二十七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