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色谱课程基本要求-及5-6章回顾-2007-11精要
色谱学课程基本要求 一、总要求: 掌握色谱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能够毛估色谱分离问题及效果 提出解决问题的大致途径 二、具体要求 4. 熟练掌握有关色谱分离的基本常识 柱外效应、非线性等温线、载体活性中心、进样量、分析时间、分离数、柱载荷(固定相容量) 5 从被分离组分与固定相分子的相互作用力粗略预测色谱分离条件 6 保留指数I的概念,连通性指数X的计算以及X与I的关系 7.理解气相色谱载体的一般情况和载体的预处理的意义 固定液的McReynolds 分类体系和分类表 固定液的选择的一般原则, 混合固定液的选择 8. 影响正确测定保留值的因素 9. 定量分析的误差以及误差来源 10. 痕量分析问题(从平衡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分析色谱痕量分析的操作条件) 11. 液相色谱的特点(与气相色谱比较),各类液相色谱体系的特点: 键合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离子对色谱、排阻色谱; 12. 液相色谱法 流动相分类、流动相极性的选择、容量因子与流动相极性的关系,流动相选择的基本原则。 13. 色谱体系和操作参数的一般选择(包括在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操作中,改变被分离组分容量因子的基本途径及区别) 14. 对典型图示的解释 (4)固定液的选择 相似性原则 非极性组分样品 一般采用非极性固定液 强极性组分样品 一般采用强极性固定液 根据McReynolds 常数进行选择 混合固定液的选择 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⑴ 色谱柱及其长度⑵ 载体及其粒度 ⑶ 固定液配比 ⑷ 柱温 ⑸ 载气及流速 ⑹样品量 ⑺ 气化温度 定性分析 1 利用保留数据定性 利用调整保留值和碳数的关系定性, lg VRi’ =Ani+B 或 Cn=a lg VR’ + b 2。影响保留值正确的因素: 分离度、非滞留组分保留值, 死体积 Vm ,死时间tm 、 载体活性中心的吸附作用、进样量、载气纯度、固定液纯度、操作参数的波动 定量分析 1. 归一化法、 2 已知样品校正法(外标法和内标法) 定量分析中的有关问题, 色谱图参数的测量 ⑴峰面积的测量、⑵峰高定量、⑶定量校正因子 定量分析的误差来源 ①校正用样品的制备, 进样量和进样技术 ②检测器的线性范围 ③分离度和定量误差 相邻色谱峰的峰高比为1:1, 峰高准确测定所需的最小分离度为0.8; 相邻的色谱峰的峰高比为4:1, 峰高准确测定所需的 最小分离度为1.0; 相邻的色谱峰的峰高比为32:1, 峰高准确测定所需的最小分离度应大于1.25. 不完全分离峰,小峰面积测量的误差总是负值 峰高比为(a/b)1. 大峰与小峰峰面积测量误差关系为 大峰面积误差=-(a/b)较小峰峰面积的误差 5 痕量分析 当k‘ 达到合适的大小后, 通过增加理论塔板数或进样体积来提高 Cmax/C0 , 增加进样体积不仅受到柱容量和r的限制, r值大,允许较大的进样量不至于使分离度明显变坏. r值大可用比较短的色谱柱,既可以保持有必要的分离度, 又可以缩短痕量组分的保留时间. 合适的进样量需要用实验来确定. 应当选用细颗粒填料填充的短柱子. 固定相,严格对载体的选用和钝化处理 第六章 液相色谱法要点 1 色谱填充柱 速率方程偶合式 柱阻参数和柱穿透率 5. 流动相的影响 ①pH值的影响 ②离子强度的影响 流动相的离子强度增大, 组分的保留值减小. 一般k‘随离子强度的倒数成正比 ③平衡离子的影响 ④有机溶剂的影响 流动相加入有机溶剂, 其作用与反相色谱的情况类似( k’减小 ). 加入的有机溶剂量增加,加入的有机溶剂极性越小, 组分的保留值减小越多. 柱内总死体积Vm = V0 + Vp 4.流动相的选择 排阻色谱的流动相与样品组分的分离效果无关. 大多数排阻色谱的固定相在流动相中会发生溶胀或收缩. 流动相要有溶解样品的能力,粘度要小;对固定相要有良好的浸润性,避免由于柱填料的溶胀而引起柱效降低. 流动相溶剂的粘度小,可以改善样品组分分子在流动相中的传质,提高柱效.排阻色谱的峰容量小,改善分离主要是靠调节流动相的粘度 控制流动相的pH值和离子强度,消除或改善排阻色谱固定相(凝胶滤过色谱)固定相存在的残余吸附能力和其它非排阻效应(离子交换或离子排除作用等). 6.4.1. 对溶剂的要求 1)保证色谱过程的稳定性 避免流动相组成的改变和固定相性质的变化 2)溶剂对样品各个组分的溶解能力和粘度 3)溶剂与检测器的匹配 4)化学稳定性好 5)溶剂纯度和脱气 6)经济性和安全性 2. 键合相色谱中溶剂强度和流动相溶剂选择 ⑴溶剂极性参数P’和溶剂强度 P‘=log(K“g)乙醇+log(K”g)二氧六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数学试卷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9.doc VIP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00002).docx VIP
- DBJ∕T 13-71-202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ocx VIP
- 新生儿低血糖临床规范管理专家共识.pptx VIP
- 三角函数 新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与题型精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 VIP
-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最全).doc VIP
- 组织效能提升工作 坊 系统思考:如何破除组织防卫,提高组织效能.docx
- 《GB30000.27-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7部分:吸入危害》最新解读.pptx VIP
- 园林绿化养护台账.docx VIP
- 智慧医院智慧消防系统设计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