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府互通立交
PAGE
PAGE 82
王府互通立交设计方案论述
吴海荣 聂君宇
(江西省交通设计院 南昌 330002)
摘 要:通过对王府互通立交设计方案的论述,总结并分析了单喇叭互通立交设计的一些设计
要点和技术要求。
关键词:交通工程;单喇叭互通立交;设计要点]
0 前 言
王府互通立交是“辽宁省铁岭(毛家店)至朝阳(三十家子)高速公路阜新至朝阳段”一处单喇叭互通立交。辽宁省铁岭至朝阳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南北纵线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阜新至朝段高速公路两阶段勘察设计由江西省交通设计院、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辽宁省交通勘测设计院和四川省公路勘察设计院等单位协作完成。我院主要承担起点K259+000~K301+884段(长42.884km)两阶段初设和施设任务,王府互通立交位于K266+340公里桩处,是此路段唯一的互通立交。在设计过程中,结合辽宁省高等级公路总指挥部专家的多次论证,和当地有关部门的意见,从而完成了王府北互通式立交的施工图设计。
1 互通立交形式的确定
1.1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自然状况
王府互通立交位于王府镇北侧,中心桩号K266+340,紧邻101国道,西邻伊玛图河,连接101国道与铁朝高速公路。互通所处区域地势起伏平缓,地表为耕种旱地,拆迁房屋建筑相对较少,属微丘~河谷地貌单元。
王府互通立交的作用主要是为王府、化石戈、红帽子、七家子和紫都台等乡镇的车流快速上下高速公路提供方便,拉动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上述乡镇往返阜新方向为主要交通流方向,因为阜新是这些乡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
1.2. 交通量分析
图1 交通显示意图
本项目交通量采用“四阶段”预测方法,通过对趋势型、诱增型和转移型交通量进行分析,确定本测段各特征年(2007年、2012年、2017年、2022年和2028年)交通量分布状况。根据交通量预测情况,2028年王府至朝阳交通量为2041辆/日,王府至阜新交通量为3195辆/日,两方向交通量之比为1:1.56,因此王府至阜新为交通主流方向。
1.3. 互通立交型式的选定
根据交通量预测情况,101国道与高速公路相交,其左转弯车流量较小,收费道路上只需设置1个收费站,因而采用单喇叭互通立交,能满足行车要求,且工程经济合理。
单喇叭互通立交分为A型和B型,根据交通量分析,驶出主线的交通量与驶入主线的交通量之比为1:1.68,并结合地形情况,本互通立交宜采用B型。
图2 互通通交型式
1.4 计算行车速度的确定
本互通区内主线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采用100km/h计算行车速度设计。
匝道计算行车速度的确定,关系到立交的几何形状、各组成部分的尺寸,以及视距、超高等因素。合理地确定匝道计算行车速度是充分发挥匝道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整个互通而言,匝道计算行车速度是一个区间车速,各条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是不同的,而车辆在一条匝道不同区间的行车速度也是变化的。确定匝道计算行车速度遵循的基本原则为:1、右转弯匝道应尽量采用上限或中间值;2、内环匝道宜采用下限值;3、定向连接匝道宜采用上限或接近上限值;4.驶出匝道与主线的分流端不宜小于主线计算行车速度的50%~60%;5.驶入匝道与主线的合流端能达到主线行车速度的70%;6.接近收费站或平面交叉的匝道端部,设计速度可酌情降低。
根据技术标准和设计原则,确定本互通匝道设计速度为40km/h~60km/h。A匝道连接101国道,平交至匝道分岔端采用40km/h,分岔后过渡到60km/h设计速度。B匝道为内环匝道,采用40km/h设计速度, C、E匝道采用50km/h设计速度,D匝道采用60km/h设计速度。分流端采用60km/h,合流端采用70km/h设计速度。
2 互通立交设计要点
2.1 平面线形设计
匝道的平面线形指标应根据匝道设计速度、交叉类型、交通量、地形和用地条件,以及造价等因素而确定。喇叭形互通立交中水滴形内环匝道是主要控制因素,其余匝道平面线形设计的控制要素较少,只需满足纵断面最大纵坡的要求。匝道平面设计遵循的原则为:1. 匝道的圆曲线半径应不小于《路线设计规范》中规定的一般值。本互通位于冰冻积雪地区,不得采用最小半径;2. 从出、入口至匝道中平面线形紧迫路段的范围内,平曲线的半径应与变化着的速度相适应;3. 匝道平面线形指标应与交通量相适应,交通量大的匝道应具有较高的平面线形指标;4.驶出匝道的平面线形指标应高于驶入匝道;5.合流、分流处应具有良好的线形和视距;
6. 匝道及其端部应设置缓和曲线。反向曲线间的两个回旋线,其参数宜相等或相近。相差较大时,大小两参数之比≯2。缓和曲线长度应尽量不小于超高过渡所需的长度7. 在分流鼻处,匝道平曲线应大于规范的最小参数。本互通为B型单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