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课件——沈从文.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代散文课件——沈从文

沈从文的散文创作 一、生平与创作(1902-1988) 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开始接触中外文学作品。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曾去北京大学旁听。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从文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57年放弃了文学生涯。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有《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1980年曾应邀赴美国讲学,1982年增补为中国文联委员。 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沈从文出版了70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其中创作于1932至1938年间的散文集有《记胡也频》《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等。 沈从文还有《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批评专集《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以及多种沈从文的选集和多卷本《沈从文文集》等。 二、沈从文的思想结构 三、散文创作分期及主要内容 (一)早期(1924——1927) 其早期的散文创作大致可分为两类: 1、以感伤的笔调叙写客居北京的艰辛,表达一个“乡下人”面对都市文明的复杂心态。 《到北海去》《一封未付邮的信》 2、对故乡生活的深情回忆,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 《生之记录》 从整体上看,这一时的创作从思想到艺术都稍显稚嫩。以至于作者在后来评价这些作品时说:“在被别人否定之前,自己早已否定了。” (二)中期(1931——1938) 成熟期。 1、传记文学。 《一个老战兵》 《从文自传》 2、游记文学。 《湘行散记》、《湘西》《街》 在认识社会,探讨人生等诸方面均较早期作品有较大发展。 (三)后期(1940——1948)散文创作发展变化时期。 1、随感录: 《云南看云》、《绿魇》、《在昆明的时刻》等,大多在琐记式的叙写中,阐发抽象而深刻的人生哲理。 2、回忆录:《一个传奇的本事》。 (四)尾声(1949——1988) 数量极少,而且运笔与抒情也较前几个时期稍有逊色,代表作品有《新湘行散记》等。 沈从文散文的艺术特点: (一)文体的独创性: 1、从散文的内容看,作者将风景、地理、民俗与神话、传说、历史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幅充满魅力的图画。 2、从文章体式上看,又将游记,散文、小说多种文体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散文体式。 (二)独特的抒情方式: 在都市与湘西,历史与未来,强健与愚昧的多重对照中表达自己对故乡深沉丰厚的情感,从容舒缓的笔调和诗性的表达方式既展示了复杂而又敏感的内心世界,又流动着其中挥之不去的孤独与哀愁。 (三)语言风格 在现代汉语中糅入大量的古词语却不失朴素与自然,形成一种含蓄隽永的语言风格。 * * 人性 善 恶 城市 既存事物 现实世界 乡村 非存在事物 乌托邦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