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七上 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 candy.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上 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 candy

1.北魏孝文帝改革 , 。 2.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其祖母冯太后主持期间政治上集权中央,实行 ;经济上实行 。 3.孝文帝亲政后推出 、 、 、 、 、 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只是两次大统一之间的过度。 与 为重新统一准备了条件。 那么为什么孝文帝在已经统一了中国北方, 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北魏大帝国的时候还要进行改革呢?我们看今天的第一个问题,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首先是从经济方面来看,在鲜卑进入中原后,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北魏已经是一个相对比较强大的国家,我们现在先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王朝是基于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上的呢?农耕经济成为了这个游牧民族来到中原后的主要依赖,孝文帝需要发展农业经济以巩固其政治统治,另外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汉族跟少数民族的交往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可是有许多的少数民族贵族却没有顺应这样的潮流一心要维护所谓祖制。 从政治方面来看,当时北魏社会存在诸多矛盾,咱们从下面这个幻灯片中寻找一下,究竟这是的北魏有什么样的矛盾呢? * 我们从政治经济以及军事历史四个方面来对比一下平城和洛阳进行一个比较。 * 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 东晋十六国时期全图 北魏 宋、齐、梁 北周 北齐 梁、陈 西魏 东魏 梁 隋 陈 一、北方政局 政权分立、 分裂混战、 民族融合 (鲜卑族拓跋部) 一、北方政权的演变 1、政权林立、战乱相继 2、五胡十六国 二、孝文帝改革 (一)北魏的建立 1、386年,鲜卑族建立北魏 2、都城:平城(山西大同) 3、439年,北魏先后吞并北方各小国,统一北方。 拓拔珪 1、冯太后改革 政治上: 经济上: (仿照汉制) 集权中央,三长制 均田制 (二)孝文帝改革 洛阳 平城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 (1)迁都洛阳 2、孝文帝改革 保守势力强大, 从平城方面看 政治 经济 军事 历史 从洛阳方面看 有利于争取汉族地主的合作 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产不能满足需要 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发达 易受强敌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 利于控制中原和征服较弱的“南齐” 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 (2)迁都之后的改革措施: 1、学汉语 2、禁胡服 3、改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姓元; 4、通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5、改官制,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汉化政策 (3)影响: 加速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顺利了历史的潮流。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北魏文官俑 汉族服饰俑 鲜卑服饰俑 学习汉语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 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帝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代(代郡)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三、北方民族的交融 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在北方杂居相处,在沈阳恒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取得的了丰硕的成果,名族间的交往、交融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历史趋势。 1.北方民族交融的背景 三、北方民族的交融 2、特点: 3、意义: 生产、生活方式变化(衣食住) 南北互使、南北互市 北方交融、南方开发 民族的交融与南北经济的发展为 重新统一准备了条件 胡服 汉服 北魏穿汉服的贵妇 胡人汉服 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褶服”。裤褶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