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粤教版选修“白居易诗四首”课件1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其思想。 2了解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思想内容,了解新乐府运动。 3体会白居易诗歌高超的艺术性。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是唐宣宗李忱悼念白居易的诗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作品。 整体感知 1朗读 2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善于叙事,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破出了茧。年纪轻轻就白了头发。至今都有他出生七个月“略识之无”的典故。他的诗不仅在中国,在日本和朝鲜等国都有广泛影响,他还和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 “元白”。 晚年与“诗豪”刘禹锡友善,世称刘白,提倡诗歌发挥美刺讽喻作用。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死后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3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是相对于汉魏旧乐府而言的“即事名篇”的诗歌。在元和年间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以创作新题乐府反映现实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轻肥》 1)解题 轻肥,用《论语·雍也》句:“乘肥马,衣轻裘”之意,喻指宦官奢侈的生活。 2)背景介绍 3)品析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紱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翻译: 那些人意气骄纵,行满整条道路,所骑的马油光鋥亮,竟可以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诗人借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 他们身居高位有的是佩着红色丝绳的大夫,有的是系着紫色丝带的将军。 这些宦官耀武扬威地赶赴军中宴会,马跑得飞快,尘土飞扬,去的宦官很多,场面盛大。 以上是全文的第一层,写宦官赴宴时的骄横跋扈之状。 思考宦官“骄”在哪里? 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骄”、“夸”写出宦官的骄横跋扈、耀武扬威之态。 为什么“骄”? 佩朱紱,系紫绶,朝中大夫和将军,手握政权和兵权。 从哪些词看出这是一大帮人,有什么妙处? “满”、“照”、“皆”、“如云”等字眼告知人们这是一大帮人,令人触目惊心,暗示宴会场面之大,讽刺宦官专权的骄横气焰,揭露了贞元、元和之际宦官、藩镇、官员互相勾结的畸形的社会现实。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翻译: 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 手里掰的是洞庭山产的柑橘,切的是海中的鱼做的肉。 他们酒足饭饱之后,心中安然自得,神气更加骄横。 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悲惨场景。 前6句为第二层,写军中宴会的豪华场面。 思考宴会之“奢”体现在哪里? 1)菜单奢侈: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均为天下美味。 2)“溢”、“罗”、“擘”、“脍”等词更体现菜之丰富,极度奢靡。 最后两句为第三层,写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这两句直奔主题,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对比把广大人民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生活处境体现出来。 艺术特色 1)批判现实 2)运用对比的手法 3)语言通俗 4)叙事性 5)运用赋的手法 2《花非花》 1)写作背景 白居易诗原本以通俗著称,这首诗相当朦胧,它被白居易自编于“伤感”部分。 2)品味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首二句给人一种难以说清、捉摸不定之感,虽系否定,却有着一种肯定的比喻:如花似雾。 “夜半来,天明去”以为是梦,请问是梦吗? 不是。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以“来、去”相关联,生发两个新的比喻。“夜半来”者似春梦,春梦虽美却十分短暂;“天明去”如朝霞,朝霞虽美却易幻灭。 艺术特色 诗意朦胧却带有一种淡淡的感伤之情。 运用博喻。由一连串比喻构成,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文。 借用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如同小令。 3《杜陵叟》 1)背景介绍 2)品析 思考杜陵叟作为一介农夫,有什么“困”? 天灾之困:三月麦苗多黄死,九月禾穗青干。 人祸之困: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 请问人祸与天灾相比哪一个更残酷无情?用文中的话回答。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如何理解“剥我身上帛······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这种由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的转换,实际上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忘记自己朝中大夫的身份,自觉站到杜陵叟一边,对那些只管个人升官而不顾百姓死活的贪官污吏的严厉痛斥;用豺狼作比,揭露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凶残野蛮的社会本质。 前半部分作者内心沉痛,而后半部分写到皇帝的恩诏,本来可以为杜陵叟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