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胶黄精丸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48例
阿胶黄精丸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48例
摘 要 目的:观察传统名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气血两虚型)眩晕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阿胶黄精丸加减治疗本病48例。结果:治愈18例,总有效率为91.7 。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补血,活血通络的功效,可缓解眩晕,改善血供的作用。
主题词 颈动脉血管疾病/中医药疗法 补益剂/治疗应用 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 阿胶黄精丸
【中图分类号】R543.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69(2012)04—0431—03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病情有轻有重,其发生的病机虽颇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虚四个方面。各类眩晕,可单独出现,亦可相互并见,是因清窍失养所致,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其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站立不稳。笔者结合临床,本文重点讨论虚性眩晕。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属中医气血两虚型眩晕,采用气血双补的八珍汤加减治疗本病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48例患者,均来自本院2001年至2007年门诊患者。年龄均为38岁以上,男性19例,女性29例,病程最短者3年,最长者15年,均排除有肿瘤病变、血液病、骨折、诊断不明者等病变,均在外院或上级医院进行了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头颅CT检查。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7版教材《中医内科学》中有关气血两虚型眩晕的诊断标准,制订如下:慢性起病,逐渐加重,眩晕反复发作,头转动眩晕加重,高枕或恰当位置眩晕消失,神倦乏力,失眠多梦,恶心呕吐,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象细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治疗方法 综虚补实泻,调整阴阳之原则,以益气养血,熄风通络,化瘀活血为主,用阿胶黄精丸加味。一日三次,随症加减:若头痛明显加白芷10g,细辛3g以散寒止痛;目珠困痛加夏枯草12g,香附10g以散血中火结,行气分郁滞;恶心呕吐明显加竹茹20g,生姜8g以清胆和胃;失眠甚加半夏10g,白蒺藜12g以和胃泻肝;恶梦多加龙骨25g,牡蛎15g以重镇安神;有恐惧感加竹茹15g,枳实8g以理气清胆;神疲乏力加黄芪15g,桂枝6g以益气通阳;身体沉重加苍术30g,麻黄7g以燥湿通达;心慌气短加白芍12g,炙甘草8g以复脉止悸;脘闷不适加砂仁8g,木香6g以芳香和胃;耳鸣重听加郁金12g,菖蒲10g以通阳开窍;心烦口苦加黄连6g,黄芩10g以化痰泄热。一般兼症不明显者用基本方治疗。煎服法:先用冷水将药浸泡半小时,文火水煎两次,约200mL,每日1剂,早晚两次分服。15d为1疗程,最短1疗程,最长6疗程。疗效标准治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消失;好转:眩晕及其伴随症状基本消失,但有时尚有不适感;有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减轻,时有轻度发作;无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无改变。
治疗结果 治愈18例,好转17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7 。典型病例宋某,女,43岁,家住吴堡县宋家川镇文化路,于2006年7月15日初诊。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动则加重2年余,经多处治疗(用药不详),其效不佳,后经熟人介绍,让余诊治。证见:精神疲倦,少气无力,痛苦面容,头晕目眩,动则加重,高枕或恰当位置眩晕时有消失,睡姿不适时有加重,伴恶心呕吐,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食欲不振,大便干燥,舌淡苔白,脉象弱。X线颈椎片报告:颈1- 5椎骨轻度增生。TCD: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头颅CT报告:无器质性病变。四诊合参,辨证为气血两虚养血,熄风通络,化瘀活血为主。方用阿胶黄精丸加味:泽泻各10g,天麻、川芎各12g,水蛭(另冲)2g,葛根、鸡血藤、威灵仙各30g先后共服用28剂治愈,随访4年未见复发。
讨 论 眩晕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时所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既是一种单独疾病,又是一个自觉症状。西医认为眩晕一般分为周围性或耳源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乃运动错觉。常感自身或外界景物发生运动。前者病变在迷路,后者病变在前庭神经系统。本文讨论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属于中枢性眩晕,属中医气血两虚型眩晕,此型病人必须排除肿瘤和血液病等所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为隐袭发病。眩晕病证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疗,历代医籍论述颇多,首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卫气》认为:“上虚则眩”,《灵枢》所载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海论》之:“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视”。《景岳全书》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不过一二? ?无虚不作眩。王肯堂在《证治准绳·杂病·眩晕》中对眩晕的治疗作了详细阐述“因实热而动者,治其热;因邪搏而动者,治其邪;因厥逆上者,下治所厥之邪;因阴虚而起者,补其阴而抑其阳,按而收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