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灵魂的呼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性灵魂的呼应.doc

感性灵魂的呼应   很早就听说了叶小纲的大名,但从未听过他的音乐会。这次去听音乐会,我这个哲学专业出身的理性人和音乐门外汉,却受到了震撼和感动。而且很长时间没有这种感动了。   自然,是我对叶小纲作品的第一感觉。有人说早晨适合听门德尔松的曲子,中午,尤其是阳光灿烂的中午适合听莫扎特的曲子,晚上则应听肖邦的曲子。那叶小纲呢?我以为在大自然中听叶小纲是最恰如其分了。我们聆听叶小纲并非为了了解他的情感世界和音乐观念,而仅仅是为了听到“叶小纲的声音”。这声音与树喧林响、海欢潮乐、鸟鸣风吼一样,已成了自然的一个部分。“叶小纲的声音”使我想起莫扎特的交响曲,因为记得帕尔曼曾在北京的一次音乐会上宣称:假如地球和宇宙注定有一天会毁灭,那么,最后消失的一定是莫扎特的声音。   给我最强烈感受也是感人肺腑的,是《我遥远的南京》。如泣的旋律通过朱亦兵精湛的演奏,表达得十分出色。我从来不知道在音乐中有这样的音调,“此曲只应天上有”,真是太美了。大提琴在诉说,在吟唱时,我几乎陷入一种“似真似幻”审美沉思之中,我就在那段历史之中,心灵处于无意识的幻觉与能够理解的意识之间。作品的每一个乐句、每一个旋律都是从心田里自然地流淌出来,这作品就是我的心声、我的向往、我的祈祷。   对叶小纲作品的第二印象,是他的作品具有心理深度。按照黑格尔的理论:“声音的余韵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这里的灵魂指谁的?如果荡漾的灵魂只属于创作者,那只是孤芳自赏。不仅如此,从艺术审美来说,衡量一件艺术作品的成功与否,要看作品的表现性质。作品的表现性质是审美对象之最深沉的东西。衡量表现性质标志之一,就是审美对象之最深沉的东西能否触动或激发欣赏者自己内心世界最深沉的东西,简单地说就是两个最深沉的相互印证和融合。叶小纲的成功就在于:他的作品像一个放射出强烈的磁力线的磁体,它煽动和激发了听者的感情,唤起了听者的内心感受,使听者与创作者的感受产生了共鸣,共同拥有了感性的灵魂。那天音乐会持续如雷鸣般的掌声足以证明:诸多听者心理的多样性,在聆听叶小纲作品时被统一到作品所建立的世界中去了,处于这个磁场范围的听者都在其强大的磁场中被磁化了。这是作曲家的责任,也是他音乐作品艺术价值的表现,他最重要的责任正是在于向听者传达被保持在乐谱中的精神境界。作曲家所创作的乐谱是“第二自然”,其中的内涵源自作曲家的乐思,源自他对现实生活的心灵感受,并且是对心灵感受的表现。叶小纲的魔力就在于他让听者听到了都市的活力,听到了饮者的高歌饮酒的激昂和织女娓娓道出的人生哀愁,听到了“富贵百年能几回,死生一度人皆有”那荡气回肠的放达,在听者的世界中再现了“第二自然”。   矛盾的和谐,是我的第三个印象。听叶小纲,有一种感觉:他的音乐里有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的矛盾,但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在“当代都市”、“建设者”、《大地之歌》,甚至在《我遥远的南京》中既有如初升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沦,如漾的阴柔之美。感情细腻,温情脉脉,或是轻盈、飘逸,或是缠绵、伤感;又有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决大川,如凭高视远,如鼓万勇士而战的阳刚之气。粗犷冷峻,或壶中日月,或闲云野鹤、仙风道骨,其境界优美而高远。   从音乐大厅走出来,在震撼和激动之余,突然一个问题缠绕了我:叶小纲他在表达什么?我没有确定的答案。门德尔松曾说过:“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达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每当我试图用文字或语言来说明一段音乐时,好象说过了,但又好象说得都不满意。”这和美国作曲家艾伦?科普兰的观点不谋而合:一个音乐作品,越具有艺术价值,越动听,就越会让人难以找到能使自己完全满意的语言来描述它。这点恐怕也适合叶小纲的作品吧。 3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