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底构造板块构造1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洋底构造板块构造1要点

3、岩石圈板块的边界类型 3、岩石圈板块的边界类型 离散型边界 Divergent boundery 会聚型边界 Convergent boundery 转换型边界 Transform boundery (1)离散型边界 或张性板块边界,地表特征主要为大洋中脊轴部。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中心,两侧板块相背分离,软流圈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并添加到两侧板块的后缘上,离散型边界是板块的增生边界,或建设型边界。 巨型大陆裂谷带,使统一的岩石圈板块分裂、散开,也属离散型板块边界。如著名的东非裂谷,是索马里板块与非洲板块的边界。 (2)会聚型边界 也称压性板块边界,地表特征相当于海沟及年青造山带,两侧板块彼此相向地会聚运动,地壳强烈构造变形。汇聚型边界也可以与板块的运动方向斜交,但相邻板块之间必包含有一定的汇聚运动分量,汇聚型边界是最复杂的板块边界,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两种亚型。 (2)会聚型边界 -(A)俯冲边界 相当于海沟,相邻板块相互叠覆,厚度小、密度大、位置低的大洋板块俯冲于厚度大、密度小、位置高的大陆板块之下。俯冲边界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缘,因此也称太平洋型汇聚边界。沿这种边界大洋板块潜没消亡于地幔之中,所以也称消亡型或破坏型板块边界。 (A)俯冲边界-(a)岛弧-海沟系 岛弧远离大陆,发育于洋壳之上,如马里亚纳弧、汤加弧(属未成熟的洋内弧),沿着岛弧,一大洋板块俯冲于另一大洋板块之下。 (A)俯冲边界-(b)安第斯型 大洋板块沿陆缘俯冲于大陆之下 (2)会聚型边界 -(B)碰撞边界 相当于年青造山带,为大洋闭合、大陆碰撞接触的地缝合线。在碰撞边界上,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作会聚运动。由于二者的厚度都大,密度都小,不可能一个俯冲到另一个之下,最终发生碰撞,使两个大陆板块碰接在一起。碰撞边界也称为碰撞带或缝合带。现代碰撞边界主要见于欧亚板块南缘,亦称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型汇聚边界。 (3)转换型边界 也称平错型(剪性)板块边界,地表特征为转换断层。在此边界,两侧板块作平行于边界的走滑运动,岩石圈既不增生,也不消亡。这类边界的代表是加里福尼亚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它是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一段边界。 全球95%以上的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地区,这些地震统称为板间(或板缘)地震。各类板块边界上的地震活动特点有显著差别,主要表现在地震带的宽窄、震源的应力状态及地震活动性的强弱等方面。 3、各类板块边界的地震活动特点 (1)大洋中脊地震活动 大洋中脊顶部的地震带宽度很窄,不到20km; 震中沿洋脊轴部以及洋脊轴部之间的转换断层展布,不是板块边界的横向断裂带被动段无地震; 离散型板块边界上的地震震源机制,其断层面解是正断层型占优势,主张力轴近于水平,并与洋脊走向相垂直; 大洋中脊轴部热流值高,岩石圈极薄,地震震源深度也极浅,震源深度大于100 Km的地震在洋中脊几乎没有。此外,最大震级不超过7级,在各类板块边界中,它的地震活动强度最弱。快速扩张的东太平洋中隆顶部,热地幔物质上涌更为强烈,岩石圈的强度更低,其地震很少有大于5级的。 (1)大洋中脊地震活动 (2)会聚边界上的地震活动 会聚型边界上的地震带宽度较大,在岛弧-海沟系从海沟向大陆或岛弧一侧,浅源、中源和深源地震依次出现在贝尼奥夫带上。大陆内部板块碰撞边界的地震带宽度更大,以致难于确定板块边界的确切位置; 会聚型边界是压性的,主压力轴近于水平,地震活动以逆断层型为主。俯冲型边界上地震的震源机制随俯冲深度和速度而变化,大陆板块碰撞带上地震的震源机制更复杂; 会聚型边界上的地震活动最强烈,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总量的90%以上。尤其是在俯冲边界集中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有全球80%的浅震,90%的中震和几乎全部深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总量的80%,最大震级达到里氏8.9级。大陆板块碰撞带则是大陆上地震频度和强度最高的地带。 (2)会聚边界上的地震活动 (3)转换边界上的地震活动 转换型边界上地震带的宽度较窄,介于离散型与俯冲型之间; 转换边界主要受剪切作用,所发生的地震的震源机制以走滑型为主,有些转换断层兼有拉张或挤压性质; 转换型边界上的地震也是浅震,其活动强度和频度都比离散型边界高,但比碰撞型边界低,最大震级可达8级以上。 类型 运动方向 应力 状态 地震 在岩石圈演化中的作用 两侧板块的地壳性质 构造带实例 离散型 垂直于边界的背离运动 拉张 浅源,正断层型 大陆岩石圈分裂 大洋岩石圈生长 陆壳-陆壳 裂谷带 大陆裂谷带(东非裂谷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