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批评家的姿态.doc
批评家的姿态
摘要:至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了所谓的New Art History(新艺术史)思潮。这个名称,在80年代通用于欧美,但和“传统艺术史”的名称一样,是一个极为宽泛的称谓,涵盖如下四种主要研究趋向: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社会和历史理论解释艺术史;第二,女性主义艺术史,对男权进行批判;重新肯定女性在历史和当代社会中的地位;第三,对视觉再现,以及它在社会建构和性认同中作用的心理学阐释;第四,分析符号及其意义的符号学和结构主义艺术史。[注:参见曹意强《新视野中的欧洲艺术史学(导论)》一文,《新美术》,2005年第1期,第13页。 ][HK39]作为一位在西方颇负盛名的批评家,阿瑟?丹托由分析哲学而进入艺术批评领域。同时他也作为一位艺术史研究的学者,其早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即提出“艺术的终结”的理论,在其1997年出版的《艺术终结之后:当代艺术以及历史的边界》[After the End of Art :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Pale of History]当中,正如其副标题所暗含的意蕴,丹托投向艺术史以巨大的关注及热情。本文就丹托的《艺术终结之后》中所涉及到的艺术史叙述模式来进行评析,并辅之以不同的学者对他的“后历史时期”的叙事的评价,力图廓清阿瑟?丹托的这种叙事方式产生的历史情境以及这种叙事方式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后历史时期;叙事;黑格尔;哲学;剥夺;历史;艺术
中图分类号:J0-03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阿瑟?丹托1995年的一系列的在华盛顿国立美术馆举办的梅隆讲座[Mellon Lectures]结集成书――《艺术终结之后》[After the End of Art :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Pale of History]。这是一本集美学、艺术史、艺术史学史以及艺术批评为一体的著作。就其产生的情境而言,此书的缘起则是作者对于1956年贡布里希的梅隆讲座而于1961年出版的《艺术与错觉》[Art and Illusion]的一个回应。
贡布里希在此书当中回溯了Naturalistic Art的历史,提供了一种解释为什么这种传统拥有历史的一种理论;就其结论而言,贡布里希从再现转向了表现,他表明了为什么这种传统可能已经开始走向终结的原因。正如贡布里希的《艺术与错觉》一样,阿瑟?丹托的著作也是一种史学方法上的尝试与训练;但是贡布里希书中描述起源以及他的作出的结论皆基于一种非常鲜明的欧洲传统,而丹托则力图提供一种普遍适用的解释,他描述了艺术的本质特征,这是种在任何时期的、任何文化当中的艺术。
以上可以见出两位学者似乎来自于不同的智性的世界。尽管贡布里希在他的《艺术与错觉》当中提及了一些现代主义艺术家的名字,并且着眼于观念的当代心理学的问题,但是他的框架依然是高度传统的。约翰?拉斯金肯定会理解《艺术与错觉》当中的关于风景绘画的讨论――它是基于他(拉斯金)的论文《现代画家》的基础之上的――尽管他像贡布里希所选择的那样更着重于特纳而非康斯泰勃的历史,由瓦萨里所共享并且已经抓住贡布里希的那个核心的观点――艺术的历史是以自然主义的进步为标志的。贡布里希对于20世纪的艺术鲜有提及。而丹托恰恰相反,他不仅关注现代主义,亦对于安迪?沃霍尔及其后继者们寄以极大的注意力。[注: David Carrier,“Danto and His Critics: After the End of Art and Art History”, History and Theory, Vol.37,No.4, Theme Issue37.]以上的戴维?卡里尔[David Carrier]的评述基本上清晰地展现了阿瑟?丹托与传统艺术史撰写的集大成者贡布里希二者之间的分歧。我们还可以从丹托的直接的批评当中领略到这一点,“贡布里希的问题几乎是以康德式的公式提出来的:艺术史如何可能?作为一个艺术史家,贡布里希的计划意味着他把他的强有力的问题改造成一个它本身的严格的版本,即:再现的艺术史如何可能?对此,他给出了一个回答,这个回答大大地得益于他的哲学同伴,卡尔?波普尔。波普尔认为科学历史是由某些受到证伪的准则制约的创造性跳跃构成的。贡布里希则认为艺术史也是由相似的从一种再现形式到另一种再现形式的创造性跳跃构成的,而且也受到对可见世界的匹配性再现准则的制约。”
在其《艺术终结之后》[After the End of Art :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Pale of History]这本著作当中,阿瑟?丹托鲜明地提出了艺术史的三个阶段的划分:
另外还有学者将丹托的艺术史时段划分为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