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研究之四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翻译科学派.ppt

翻译理论研究之四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翻译科学派.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翻译理论研究之四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翻译科学派

概览 翻译科学派(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亦称翻译语言学派,包括布拉格学派、伦敦学派、美国结构学派、交际理论派和俄国语言学派。 美国翻译培训派侧重实践,强调译作的品位与文学价值,但译论限于美学经验和指令性翻译规则,缺乏系统化理论。格雷厄姆在总结该派对翻译所作的贡献时说:“虽然个人的经验和建议确有裨益,但显然不能构成所需要的连贯一致的理论。”(Graham,1981:23) 从历史发展来看,翻译科学派是对施莱尔马赫、洪堡等语言学和翻译观的批判继承,但从更直接的原因看,则是对翻译培训派重实践、强调译作品味与文学价值、注重美学经验而缺少系统化理论的反拨。 很显然,翻译需要更加系统化的理论来指导,而语言学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果为翻译理论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Bloomfield的结构语言学和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深层结构/表层结构的转换规则等为翻译科学派提供了理论根据。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描写语言学对个体语言系统所做的精密语法描写对翻译者并不具有多少理论价值。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给语言学带来了一场大变革,他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极大地影响了奈达、威尔斯的翻译“科学论”。 卡特福德(J. C. Catford)于1965年发表了《翻译的语言学理论》,首次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来探讨翻译的性质、类型、方法、条件和限度,并运用层次、范畴以及级阶等语言学概念来论述语际转换的根据,提出翻译对等只能是话语对等和功能对等,开辟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新途径。 奈达对阿诺德(Matthew Arnold)过于强调忠实于形式、逐字进行翻译的方法极其反感,批评拘泥于字面意义的倾向对二十世纪早期的《圣经》翻译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奈达深知,偏重于实践的方法从本质上来讲是非系统化的,他试图使自己的方法具有科学根据,并对翻译有总体上的指导意义。正是因为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的出现与应用,奈达的翻译理论才超越了纯粹的宗教翻译而具有普遍意义。 翻译科学派这一二十世纪崭新的研究领域便以奈达的研究工作为基础建立起来。 奈达的代表著作《翻译科学探索》不但成为《圣经》翻译者所奉行的“圣经”,而且也成为普遍意义上的翻译的“圣经”。 乔姆斯基的句法及生成语法理论并不是而且也从未试图成为一种翻译理论。实际上,乔姆斯基还告诫人们不要将其理论用于翻译研究。 乔姆斯基的理论包括三个层次的概念:①由“短语结构规则(phrase structure rules)”构成的基础成分(base component)生成 ②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这一结构通过转换规则(transformational rules)变换成 ③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 奈达简化了乔姆斯基的这一模式,只借用了后两部分来强化自己的理论。 乔姆斯基与奈达的理论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动因与研究内容。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探索人脑的结构,讨论语法的普遍规则及普遍词汇形式的存在与否,从而改变了现代语言学的研究中心。 而奈达的翻译理论则认为所有语言都具有深层结构,他试图寻找在不同语言间转换这些实体(entities)的各种方法。 这两者分别为语言学与翻译理论带来了新的活力。 无论乔姆斯基关于人脑结构的观点是否为人们所接受,他所描述的深层结构(假设包括将其正确地转换为表层结构所必需的全部句法以及语义的信息)对试图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语内在信息的翻译者来讲,极具参考价值。 1. 乔姆斯基:语言的“内在”结构 乔姆斯基的语法远比只有两个层次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模式复杂。他的模式具有多个层次,最底层是非常模糊的“首要要素(initial element)”(他在1957年出版《句法结构》以后便弃置不用),接着是“基础成分(base component)”。基础成分由两种重写规则(rewriting rules)构成,一种是各种语言都具有的“短语结构规则”,另一种是从普遍范畴派生出来的“词汇规则(lexical rules)”。短语结构规则生成一个句子的深层结构,乔姆斯基认为深层结构包括决定句子意义的所有句法的信息和语义信息。最后,转换规则将深层结构转换为表层结构,得到特定语言中所有可能的句子。 因此,乔姆斯基的理论中有两种运动存在——通过短语结构规则从基础到深层结构,然后通过转换规则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 乔姆斯基认为短语结构规则反映了人脑内在的无意识的活动,深层结构决定句子内在的意义,表层结构则决定句子的发音。 许多人就乔姆斯基对人脑结构及其如何“获得”语言的看法从哲学上提出了反对意见,批评乔姆斯基关于语言结构的证据并不是以实际存在的语言(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实际如何使用语言)为根据的,而是基于那些只有在理想状态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