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眉痛除风汤配合局部热敷治疗眶上神经痛疗效观察.docVIP

自拟眉痛除风汤配合局部热敷治疗眶上神经痛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拟眉痛除风汤配合局部热敷治疗眶上神经痛疗效观察.doc

  自拟眉痛除风汤配合局部热敷治疗眶上神经痛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内服自拟眉痛除风汤配合局部热敷 治疗 眶上神经痛的疗效。 方法 :120例(189眼)眶上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95眼)和治疗组(60例,94眼)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维乐生治疗,并配合热敷,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内服自拟眉痛除风汤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58%,治疗组为96.81%,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服自拟眉痛除风汤配合局部热敷治疗眶上神经痛具有一定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应用 。 【关键词】 眶上神经痛 眉棱骨痛 中药 眉骨风 眼球胀痛 眶上神经痛属于中医“眉棱骨痛”范畴,《证治准绳》称 为“阴邪风”,俗称 “眉骨风”,临床表现为攒竹穴即眶上切迹疼痛、压痛,常伴有视疲劳,眼球胀痛(看近物时加重),前额、眶内、两颞及巅顶疼痛,时轻时重,头晕恶心,呕吐[1]。1999年4月~2006年4月我们采用内服自拟眉痛除风汤配合局部热敷治疗眶上神经痛患者60例(94眼),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189眼)眶上神经痛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60例(95眼),男性19例,女性41例;年龄19岁~55岁,平均45.4岁;双眼35例(70眼),单眼25例(25眼);初发42例(65眼),复发18例(30眼);伴屈光不正31例(52眼),伴副鼻窦炎11例(13眼);长期近距离工作30例(57眼)。治疗组60例(94眼),男性18例,女性42例;年龄19岁~55岁,平均45.6岁;双眼34例(68眼),单眼26例(26眼);初发41例(63眼),复发19例(31眼);伴屈光不正31例(51眼),伴副鼻窦炎10例(12眼);长期近距离工作32例(60眼)。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 分析 无显著差异(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与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患者突然发作,阵发性剧烈疼痛,痛如电击样,可发生于一侧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眶上切迹有明显触痛[2]。排除标准:患者局部红肿,有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球后视神经炎、眼外伤、眼眶肿瘤及颅内占位性病变;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不能按疗程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维乐生60 mg/次,3次/d,早晚热敷眶上切迹(攒竹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内服自拟眉痛除风汤,药物组成:川芎8 g,柴胡12 g,延胡索12 g,羌活10 g,蔓荆子10 g,钩藤10 g,天麻10 g,葛根30 g,防风8 g,杭菊15 g,丹参20 g,田七10 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分服。伴前额疼痛者加白芷;伴巅顶痛者加蒿本;伴脾虚湿重者加云苓、泽兰;伴阴虚阳亢者加熟地、阿胶、龙骨、牡蛎。症状消失后继服药1 . 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解放军总后勤部编写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拟定。治愈:疼痛等症状消失。有效:疼痛等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疼痛等症状略有改善或无改善。 3.2 疗效观察 两组患者 治疗 后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4 讨 论 本病多发于更年期妇女,月经期间或感冒后症状有加重趋势。《眼科阐微》曰:“眉骨痛眼症,凡眉骨痛甚,此肝虚而痛也……。”《张氏医通》云:“此乃足阳明胃经络受风寒,传入经络,血凝滞而不行,故有此症。”笔者认为,按经络辨证此病属三阳经合病,以太阳经为主,其中足太阳膀胱经之脉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行额部交会于头顶,位于眉头凹陷处的攒竹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第2腧穴,正好是眶上神经所在部位;手太阳小肠经在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接;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与足少阳胆经的阳白穴均位于眶上神经分支所支配的区域。 眶上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引发的眶周及球周疼痛往往顽固,且在情绪波动或疲劳时加重[3]。眶上神经是由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发出的额神经的分支,经眶上切迹分布于上眼睑及额、顶部皮下,他的睫状长神经作为感觉纤维分布于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他的短根(即运动根)的纤维分布于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4]。因此眶上神经痛往往出现视疲劳而表现为眼球胀痛。眶上神经痛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血管痉挛、缺血,神经退行性损害等多种因素有关。曾有报道 应用 糖皮质激素行眶上切迹注射治疗眶上神经痛,取得一定疗效[5]。但因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眼部不良反应,如激素性青光眼、激素性白内障等,眼 科学 者应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6]。 眉痛除风汤以行气活血、驱风止痛为原则组方,以川芎、柴胡、延胡、丹参、田七等行气活血,天麻、钩藤、防风、蔓荆子、龙骨、牡蛎等驱内外之风,柴胡、羌活、白芷为引经药。其中防风、羌活、蔓荆子入太阳经,白芷、蔓荆子入阳明经,川芎、柴胡入少阳胆经。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