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体会.doc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体会
作者:刘耀明 刘敢 江伟 刘佳勋 王基发 欧阳建新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尿道电切术 膀胱镜检查
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3例,女29例;年龄29~76岁,平均46.5岁;病程1个月至4年;尿频25例, 尿频、尿急、尿痛3例,无痛性肉眼血尿5例,镜下血尿12例,腰部酸胀1例,下腹及会阴坠胀痛3例,排尿困难4例,同时伴有膀胱颈硬化症8例。32例均接受尿常规检查,白细胞阳性18例,红细胞阳性21例。所有的患者均行膀胱镜检查:病变位于膀胱颈口8例,占25%,膀胱三角区11例,占34.4%;膀胱颈及三角区6例, 占18.8%;弥漫或散在分布2例,占6.3%;其他部位5例,占15.5%。病灶呈乳头状瘤样8例,乳头样水肿改变13例,绒毛样增生改变6例,水泡样改变2例,出血斑改变2例,无改变1例。术后或活检病理报告皆为CG. 。
2 治疗 方法
2.1 保守治疗3例,症状较轻,膀胱内病变范围小,程度轻,无合并症者,采用利福星胶囊0.2 g,2次/d,口服半个月,对尿频明显者,加用舍尼亭。
2.2 手术治疗经尿道电切术29例。切除范围超过病变1㎝,深度达到黏膜下层。合并膀胱颈梗阻行颈部切开。26例术后1周开始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生理盐水20ml+羟基喜树碱10㎎/次),保留1~2 h。每周1次共4次,2周1次共4次。8~12周为1个疗程。3例术后单纯抗感染对症治疗。术后每隔3个月复查膀胱镜及尿常规1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断标准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尿常规正常,膀胱镜检查及活检正常为治愈;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尿常规偶有红细胞或白细胞,膀胱镜检查病变较治疗前缩小或消失为好转;症状无改善或复发,复查尿常规及膀胱镜无改善或复发为无效。
3.2 结果
32例中获得随访30例,失访2例。随访期限6~24月。保守治疗3例,好转1例,失访1例,无效1例。尿道电切术+膀胱灌注治疗26例, 失访1例,治愈18例,好转6例,无效1例。尿道电切术+抗感染治疗3例,治愈2例,好转1例。30例随访无一例发生癌变。
4 讨论
腺性膀胱炎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胚胎残余异位残留转化为腺性成分以及移行上皮的腺性化生所致[1]。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膀胱上皮良性病变。目前病因尚未最终肯定。本组资料有尿路刺激症状25例(78.1%),多数学者认为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尿路梗阻有关[2]。也有学者认为膀胱和直肠均来源于原始生殖腔,直肠从尿生殖隔分离时,可能有胚胎残余遗留移位。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腺成分,腺性膀胱炎好发于膀胱颈部及三角区,可能与此有关[3]。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良性病变,但与膀胱癌有一定的相关性。Lu等证明ras等基因在高表达的腺性膀胱炎患者腺癌的危险性较高,提示腺性膀胱炎的形成与癌变转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相同的基因调控机制[4]。而膀胱腺癌的临床特点就是有腺性膀胱炎病史。由于膀胱腺癌恶性度高,预后差。故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 治疗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的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为良性病变,多数没有明显的细胞核异常,故不必所有的患者都进行灌注,只有那些有明显核异常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可以考虑灌注化疗[3]。单纯抗感染组治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膀胱镜下改变难以消除,但其症状多可改善,故可作为一般辅助治疗。单纯灌注化疗组及开放手术组病例较少以得出确切结论。从总体治愈率看,各种治疗方法疗效均不甚理想,主要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到及解除其诱因。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都为非特异性的。但最为常见的是三大症状即膀胱尿路激惹征、血尿和排尿困难。排粘液尿者则高度提示腺性膀胱炎。确诊主要依赖于膀胱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膀胱镜的粘膜征象可分六型:①乳头状瘤样型(菜花样型);②乳头样水肿结构型;③囊肿型(滤泡样型);④实性绒毛样增生型(慢性炎症或粘膜粗糙型);⑤粘膜下出血型;⑥粘膜无显著性改变型。羟基喜树碱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腺性膀胱炎局部灌注治疗的常用药物。其作用靶点,拓朴异构酶Ⅰ可使DNA双链的螺旋解开,并使一条链暂时断开,通过断开的缺口完成一次解旋,断链又联结起来,它们抑制酶DNA拓朴构酶Ⅰ是通过捕获“酶-DNA复合物”(可切断的复合物)而实现的,使酶与DNA断裂复合物稳定,从而干扰DNA复制,起到抗肿瘤作用,HCPT亦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S期,在较高浓度时对核分裂有抑制作用,阻止癌细胞进入分裂期而杀死癌细胞。确定引起腺性膀胱炎的因素很重要。故清除梗阻病变、结石或其他慢性刺激的原因,可使症状及膀胱病变完全消失。本组TUR治疗膀胱颈硬化症8例,随访发现症状均消失。对于膀胱内局部病灶的处理,我们认为应视为癌前病变给予积极治疗。本组尿道电切术29例。切除范围应超过病灶1cm范围。有蒂、单一的乳头状瘤样型可作膀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