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家班与《闲情偶寄》的戏曲理论.docVIP

李渔家班与《闲情偶寄》的戏曲理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渔家班与《闲情偶寄》的戏曲理论.doc

李渔家班与《闲情偶寄》的戏曲理论   摘要:李渔家班的戏曲活动为《闲情偶寄》的《演习部》与《声容部?习技》提供了大量实践经验,是李渔戏曲理论的重要来源。笔者辨析了学术界在李渔家班与其戏曲理论关系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并且进一步论述了李渔在家班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家班理论:《演习部》提出“别古今”与“变旧为新”的家班编剧理论;《声容部?习技》提出家班女乐培养理论;《器玩部》提出灯光舞美理论。李渔的家班理论在以往研究中尚没有与他的一般戏曲理论加以区别研究。   关键词:李渔;家班;《闲情偶寄》;戏曲理论   中图分类号:J809文献标识码:A      李渔《闲情偶寄》的戏曲理论来源于其家班的实践经验,这一观点虽然已为学术界广泛接受,但并没有经过论证与辨析。今黄果泉先生《李渔家班综论》一文对此提出异议,他指出:“李渔关于戏曲导演等方面的理论总结,主要受益于他对戏曲艺术的深刻理解及长期‘顾曲’的经验积累,而非短时间执导家班所能一蹴而就。”(注:黄果泉《李渔家班综论》,《南开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第29页。)笔者通过对《闲情偶寄》的成书过程及李渔家班的戏曲活动的考察,论证李渔《闲情偶寄》的《演习部》、《声容部?习技》形成于家班的盛期,很多内容直接来源于来其家班的实践经验,可以说家班的戏曲实践经验是李渔戏曲理论的重要来源。而且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李渔的家班理论,这一问题在以往研究中尚未从他的戏曲理论中加以区别研究。      一、时间的重合      首先来考察《闲情偶寄》中戏曲理论的成书时间与家班的存在时期。李渔戏曲理论集中在《闲情偶寄》的《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习技》,另外灯光舞美在《器玩部》有所论述。《词曲部》的创作时间据黄强先生《李渔研究》一书考证,始于康熙六年(1667)前后,康熙七年仍在创作之中。(注:黄强《李渔著述四种考辨》,《李渔研究》,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19页。)这段时间在家班建立之初。余者本文经过考证,认为都形成于家班的盛期。   《声容部》的成书时间明确,而《演习部》成书时间与之接近,故本文先论述《声容部》创作的起迄。李渔于康熙五、六年游秦,七年始归。《声容部》的《选姿第一?手足》云:“予通游四方,见足之最小而无累者,莫过于秦之兰州,晋之大同。……向在都门,以此语人,人都不信。”则《声容部》的创作不早于康熙七年。而其完成时间已至康熙十年,如《复余澹心五札》之五云:“此序之难作,百倍他书,以极新之服,非奇绝之冠,不足称也。讵意大序之奇,更出新书上,犹恐立论过高,此书不能副耳。一度清歌,未足云报,唯一弹再鼓,庶足慰良工苦心,容卜日以订。新书又成一小册,再赐佳评。但此册专言女妆,恐非莽男儿所能评骘,当以嫂夫人为大总裁,道翁如椽之笔,仅署纸尾可耳。捧腹捧腹!”序中所言“此册”无疑是《声容部》,“新书”为《闲情偶寄》,《声容部》完成时,《闲情偶寄》已大体完工,故问序于余怀。《复余澹心五札》前后相承,都作于康熙十年在苏州与尤侗一同观看李渔家班演出时期。五札中两次相邀观剧(另一次记于札三)分?e对应《复尤展成先后五札》中所记尤侗两次观剧。据尤侗自撰的《悔庵年谱》,他仅于康熙十年观看过李渔家班演剧:“金陵李笠翁渔至苏,携女乐一部,声色双丽,招予寓斋顾曲相乐也。”(注:尤侗《悔?C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第48页。)《悔庵年谱》中这条记载系于康熙十年。时余怀同在,李渔有诗《端阳前五日,尤展成、余澹心、宋澹仙诸子集姑苏寓中,观小鬟演剧。澹心首倡八绝,依韵和之》。又据其六序:“是夕演《明珠?煎茶》一折,未及终曲而晓。”可知第一次观演的是《煎茶》。第二次观演的是《琵琶记?寻夫》,据尤侗诗《再集笠翁寓斋顾曲叠韵》,其三云:“新人巧写旧人真,颊上填毫妙入神。汉殿重翻出塞曲,吴宫活现浣纱人。”(注:尤侗《西堂诗集?香山草堂集》,《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03页。)“颊上填毫”、“出塞曲”指李渔为《琵琶记》的《寻夫》折增添的十八首琵琶曲。   《演习部》成书时间与《声容部》相近。《演习部?变旧为新》后附《寻夫》、《煎茶》二折,旁有尤侗评语:“予素见笠翁家姬演此二折。使高、陆二者复生,定当绝倒。”上文已证观剧是在康熙十年。另外,两部评点成员相似,《演习部》的评者仅余怀、尤侗,及李渔自评。《声容部》评者为尤侗、余怀、宋澹仙、周彬若。这与《词曲部》差别甚大,《词曲部》的评者达十人:曹尔堪、吴伟业、尤侗、宋澹仙、陆圻、陆?辍⑼踔?辅、王??、赵时揖、余怀。综合两点,《演习部》评点于康熙十年李渔游苏州之时,与《声容部》的评点时间一致。参考《声容部》成书即评之例以及李渔喜宣扬的性格,友朋评点去成书时间不远。   《器玩部》作于康熙九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