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巷尾的琼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村头巷尾的琼剧.doc

村头巷尾的琼剧   琼剧是地方戏。赵君客居海南省多年,在街头巷尾、酒肆茶坊招徕顾客的电视机里经常看到这种戏。戏的曲调委婉,唱腔朴实,颇类浙江越剧,但又杂有粤音。赵君不是研究戏剧的,虽然在北京也时常看到有关京剧的报道,什么徽班进京二百年,票友客串,儿童登场,外国人痴迷等等,但他私下以为中国戏剧的土壤,广大老百姓的娱乐取向已经发生变化,“专家”加“名流”,间或有政府的支持也都无济于事,中国古老的戏剧早晚会像北海团城里的白玉佛,只有供人瞻仰或研究的份儿了。当然赵君个人不希望这样,他属于国粹派,他记得小的时候听到收音机里传出马老板的“空城计”,周老板的“徐策跑城”,心里非常舒服,和听到胡同叫卖冰糖葫芦的感觉是一样的。儿时的记忆就是这样:老人、胡同院墙内的枣树、收音机里的京戏总是连在一起的。   赵君来海南省是拍专题片的,干这个行当最最重要的是观察社会,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看社会文化现象。他每天走在街头巷尾,对当地汉文化根植之深颇有感触,家家设有神龛,村村都有庙宇,所供奉的诸神除了掌管财运的赵公元帅和保护宅基的紫微将军之外,都是汉家明史中的英雄人物:常山赵子龙,关羽关云长等等。   赵君下榻的地方叫“上村”,每年过了农历正月十三就开始了“公期节”,公期节时间很长,各村的起止时间不一样,凡公期节必搭台唱戏。有条件的村子有永久性戏台,较穷的村子也搭起了竹木结构的临时舞台。剧种自然是琼戏。村中老人这时舒缓一口气,忘记一年的劳累和不肖子孙的拖累,看看他们喜欢的戏文,唤起他们儿时的记忆,以及他们的父母养育他们时的艰辛。戏永远是那几出:《秦香莲》、《张文秀》、《哑女告状》、《孟丽君》、《五女拜寿》……   戏台正对着庙宇,无一例外,为什么会这样?县剧团在这里演几出,那里演几出,任凭市人白看,收益如何?当然演员恐怕也不能全是为艺术而艺术,吃饭问题总要解决吧。赵君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琼剧院,了解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掌故和有关琼剧的来龙去脉。   接待赵君的是黄副团长和谢研究员。据谢讲:在本地,明朝中叶就有戏曲活动,是从闽南流传过来的。明末清初开始地方化,当时有“康乾年间,土戏极盛”之说。“土戏”的称谓一直沿用到民国年间,解放后才正式改为“琼剧”。琼剧和“正字戏”有点关系,这主要是指闽南的“高甲戏”,广东的粤剧和潮剧,但也有区别。   谢讲:咸丰年间,民间书生李文茂和十五仔造反,被清军镇压后跑到海南省,在海南省呆了一段时间,最后下南洋。李懂戏曲,在海南省时琼剧的唱腔已极大的丰富,梆,簧,声,腔已具备。1962年琼剧《红叶题诗》被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当时是优秀剧目,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了全体演职员,演员陈华和王英蓉是剧中的男女主角,他们被接见时年龄也不过二十来岁。“文革”时,剧团都改成了文艺宣传队,以演现代戏为主。“四人帮”粉碎后古装戏又可以上演了,当时达到“万人空巷”的地步,一角伍分的票价一场戏下来可以卖到壹万多元的票房。   谈到剧目的演出形式,谢讲:戏剧按演出的场地分,基本是两种,分别是“广场戏”和“剧场戏”。由于海南省地处偏远,经济不发达,所以琼剧历来都是“广场戏”,除了省级调演和全国一级调演,基本上不会“登堂入室”,这也是这个剧种的特点。琼剧和群众结合得很紧密,不是有钱人的艺术。   琼剧的另一个特点是“神养戏班”。当地民间节日比较多,其中有不少是祭祀祖先的活动。纪念男性先贤或传说中的英雄人物的节日统称为“公期节”;纪念女性的先贤或传说中有德行的人物节日称为“公婆节”;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公期戏”和“婆期戏”,也就是“先娱神,后娱人”。戏台前面开演之前一定是先拜神,用香烛插在舞台的四周,第一排座位空出,任何人都不许坐,因为那是列祖列宗的位置。   演员扮完戏装登台前也必需拜“戏神”――“华光大帝”。剧团的级别越低,这种仪式越隆重。省市级的剧团因为是国家办的,这种仪式已被取消,大家老老实实地看戏文就是了。至于“仪式”和地方戏剧的关系,谁也不会深入探究。其实戏剧扎根于本乡本土,和那里的文化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仪式”不是心血来潮的产物,是乡土民众寄予“戏剧”的神圣化外衣,是当地人群汲取戏中古代人物品格之美的一种方式。中国人崇拜祖宗在琼剧的演出现场表现得淋漓尽致,赵君也确实有感于斯。   海南省三万多平方公里,人口680万,目前有戏班子上百个,八十年代初竟然有上千个。如果按人口比例算,海南省可能是全国人均占有“戏班”最多的省份。   现在琼剧的处境并不好,黄副团长谈到“体制”问题时感慨万端。他举例:省琼剧院共有五个团,两个半被承包,政府的财政补贴远远不够开支,280人的省团光工资一项就难以应付。演出费(出场费)以前是每场10000元,今年经济不景气,只能收5000元左右,全年演出60场,总共只能收36万,支付工资都有困难。被包走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