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文颖:上海往事中的女子.doc
朱文颖:上海往事中的女子
采访朱文颖是困难的,因为她很低调,另一方面,还因为我没勇气:朱文颖是70年代生人,而我是79年,大了八九岁,但人家已经成名成家了,我还在上海的天空下打拼,这无形中有一种自卑,所以我的采访计划迟迟不能提上议事日程。
11月13日,在苏州日报一个朋友的帮助下,我终于踏上了前去苏州的列车,希望此行不虚。
上海情结
朱文颖,1970年生,母亲是上海人,父亲在苏州,所以朱文颖算苏州人,但又和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92年大学毕业,有个姨妈在上海,经常走亲戚,去上海的酒吧、迪厅“吓混”,陪姨妈买东西。有时出差到上海,就会会朋友,喝喝咖啡,再有就是经常受邀到上海参加作品研讨会。谈及上海,朱文颖坦言喜欢上海的热闹,但厌恶她的世故、俗气,此外,朱文颖还喜欢上海的“鸡粥”,她在散文《张爱玲的故乡》中写道:上海的烤鸡、白斩鸡和鸡粥都是好吃的,但长长的一条云南路,真正是人满为患。
曾经经商
朱文颖大学里学的是经济,毕业后做了几年的外贸工作,但终归爱着文学,所以后来,也就是大约1998年初吧,朱文颖辞去外贸之职,应聘到《苏州日报》做文字编辑,一直到后来,写出了《迷花园》,加入到作家行列。
谈及当初的自己,朱文颖不禁笑了起来,“其实我很喜欢经商的,就是脸皮厚不起来”,“当时我认为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商人。”“我有商人灵活的头脑;但有一点和商人是不同的,那就是比较散漫。”朱文颖随意地说着,而我已经想到了很多――幸好当年朱文颖辞去了外贸方面的工作,否则我们今天就看不到这么优秀的作品了。
借得梅花一缕魂
朱文颖生于上海,成长于苏州,有着典型的苏州女子气息――小时候就天赋灵气,沾染了苏州的内敛和温润。母亲是上海人,年轻时是个非常浪漫的上海女子,很优雅。她喜欢看小说,小时候给朱文颖买了很多童话书。朱文颖的父亲则是典型的南方男人,有着坚强的隐忍力。如此背景对朱文颖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既有苏州的古典、内敛,又有上海的时尚浪漫,文字之于朱文颖简直就是最好的选择。
朱文颖早期作品显然受到杜拉斯和张爱玲的影响,“以前是杜拉斯、张爱玲,现在广泛了,喜欢更宽广朴素的东西。”谈及自己喜爱的作家和书,朱文颖如是说。朱文颖在张爱玲和杜拉斯的浸润下开始写作,但是并不模仿――“模仿之于我等于自杀”,而是得其神韵,如同林黛玉咏白海棠的诗句:借得梅花一缕魂。
朱文颖是70年代后女作家里走得比较远的一个。她撇开了“美女作家”一贯的隐私、自恋、暴力、毒品、性,而是以自己的坚持,从独特的视角来写人写事:早期的《重瞳》、《浮生》和《迷花园》等都是些“历史”的人,很强的怀旧,到了《高跟鞋》、《水姻缘》,朱文颖一跃飞到了山上,从怀旧到宏大叙事,朱文颖的视野扩大了,眼界宽了,作品也随之呈现出厚重。而到了2004年最新的长篇小说《戴女士与蓝》,则更让我们看到了朱文颖骄人的成绩。
成功的男人没有定义
朱文颖的小说中有一些男人,他们精明,追求成功,不论用什么办法,关于这一点,朱文颖有自己的观点:其实男人生活得也不容易,如果换个角度,男人也会认为现在的女人很精明,不择手段,真正的问题在于现在的生活很困难。重视内心的人认为内心很困难,重视物质的人觉得得到丰厚的物质也不容易。当记者问到现今社会何谓成功的男人?朱文颖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成功的男人其实也是没有定义的,我认为一个女人真正的爱上了一个男人,那个男人不管如何落魄,他都是最成功的。
女性最大的困惑就是找不到自己
朱文颖认为现在的女性,最大的困惑就是找不到自己,“世界突然广阔了,有时候会一下子找不到自己。”“《高跟鞋》中的两个女性,(王小蕊、安弟)其实都是这样的人。”“世界变得广阔以后,女性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优秀的、具备生存质感的女人大量出现了。第二种,成为水,淹没在巨变的洪流里。第三种,成长于污泥,但并没有成为荷花。”聊及女人,朱文颖一下子说了这么几句,让人忍不住为她的伶俐敬佩。
那么朱文颖呢?生活中的朱文颖又是怎样一个人?“很善解人意,所以说不论您提什么问题,我都会有一个有意思的回答,因为我尊重您的角度。”记者高兴地笑了,朱文颖也笑了。“另类与非另类就像牛仔裤和宽松裤的关系。”“时尚是没有确切的定义的,旗袍是三四十年代的主流服装,但在今天穿旗袍也是时尚。”“有宽大的房子和成功的丈夫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但最重要的是他得认为你是他最重要的人。”“女人追求物质就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但只要你不使用让别人憋死这种手段,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婚姻这个概念太难解释了,就像人喝水的时候甜的咸的只有自己知道。” “写作比生活容易,写作是为自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