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延国:写字者,写志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殷延国:写字者,写志也.doc

殷延国:写字者,写志也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是说从字迹可以窥见作者的性情。见到殷延国时,深觉此话有理,他留着板寸短发,憨厚朴素,步态轻盈地走过来,一脸笑意,让人倍感亲切。   看殷延国的作品,发现字里行间时常透露着一股虔诚和灵动。他的行草承袭明清时的书法家王铎和何绍基,洒脱大气,法度有节,浓淡枯湿变化丰富;小楷静谧中有活泼,线条方中带圆。      耽迷书法      在殷延国的印象里,他的学艺史应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那个年代的中国正涌动着一股书法热潮,各种展览赛事此起彼伏,身在其中,自然也会受到一些熏陶和影响。正是在那个时期,殷延国开始对书法产生了兴趣。         16岁那年,还在家乡山东枣庄读高中的他临摹起了欧阳询的楷书作品《九成宫醴泉铭》。那时从家里到学校有60多里的路程,殷延国骑车上学,迷恋书法的他干脆把字帖固定在了自行车的车把上,骑一路,看一路,在心中默默临摹,以至于到如今他一看到《九成宫醴泉铭》,依然会感觉亲切。对书法艺术的耽迷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在练习书法之余,他也尝试着把作品投寄出去,参加小型赛事和展览。当时黑龙江某媒体正举办一个全国书法大赛,分段评级,最高为九段。他把练习的小楷作品寄过去,被评到五段,评级的老师还用行草在底下落款并作评语。对初涉书法的他来说,这便是莫大的鼓励,从此练笔更加勤奋。持续多年的楷书练习为他日后书法技艺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若干年后,在书法领域已小有成就的殷延国在北京偶遇当年为自己评级的那位老师,谈起往事,不禁感慨万分。      北京学艺      高中毕业,殷延国考取大专,学的是经管专业,毕业后到枣庄一个企业工作。在那里,唯一让他觉得惬意的事情,就是工作中有些与书法相关的零碎杂活。这样的工作持续多年,一直到2000年他决定动身前往北京。   因为书法,殷延国在家乡结识一批志趣相投的朋友,工作之余常切磋书艺。那一年,他向单位请了两个月的长假,经熟人介绍,前往北京探访书画市场。他被北京独一无二的文化气息所打动,毅然决定辞去工作,北上学艺。   对常人来说,辞去一个收入稳定且闲散的工作就已经需要莫大的勇气,更何况家中有妻子和刚1岁的孩子。殷延国咬咬牙,背起了行囊。虽然如今他谈起这些来已经云淡风轻,但仍可想见当年的挣扎和决绝。   一个人只身来到北京,殷延国在中央美院附近租了一小间房,靠卖书法和篆刻作品为生,给画廊提供作品,那时书画市场尚好,价格稍低一些就能卖出去,他边创作边寻找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艺的机会。租的房子是一片废弃的建筑工房,有若干间,在美院辖区内,因而也相对自由。身边住的几乎都是在美院或是其他学校学习艺术专业的学生,生活虽然清苦,倒也乐在其中,大伙经常喝酒聚会,切磋技艺。   这样的日子维持了大概一年,2002年,机会终于降临。中央美院国画系的王镛先生开办了研究生班,对外招生5名。殷延国顺利地考入了这个班,成了王镛先生的弟子,开始了在书法艺术上正规而严格的训练。   美院的学习环境相当自由,几年的研究生生涯,殷延国几乎都是在教室度过的。那时常常练字练到深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日子一长,他跟教学楼的保安都已经熟得打成了一片了。   从他只言片语的描绘中,仍能寻见那些年与家人分离、刻苦学艺的情景,在《延国出入大吉祥》一印的边款中,他写道:“五月六日,余自京回乡,与母亲妻儿短暂相聚,又返京。想如今,客京求艺,五年有余,终日劳作奔忙,难与亲人相聚,无奈。五年来风雨谋生,求艺问道……其甘苦自知。”   严师的指点,加上自身超乎常人的努力,几年下来,殷延国的书法和篆刻技艺得到了显著提升,并开始涉足国画领域。      书写志气      学艺的过程中,殷延国也曾有过迷茫和彷徨。   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过相关理论和方法,刚到中央美院学习时,他发现以前对书法艺术的很多认知都有偏差,纠正下来突然觉得自己处于空白状态,仿佛一切重头再来;也有过自我怀疑,在前几年的瓶颈期,一落笔就自觉相当不满意,练习用的废纸堆满了纸篓,但一切困难都在执着中被一一消解。   除了行草和篆刻,他颇受称道的还有大量的写经书法作品。   美院研究生毕业那年,他在一本小楷作品选中,偶然接触到了东晋书法家安弘嵩的写经作品,对魏晋写经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真地临摹了大量的写经作品。他发现,写经既能历练书法技艺,也能磨砺心性,于是坚持了下来,开始用小楷大量抄写《金刚经》和《心经》。   “《金刚经》三十二品、五千多字实不易写,尤其书写于高档纸张时生怕有错讹,若写错一字即不可改,而延国兄能在数十米长卷上书写此经而未有错,实属不易。”书法家衣雪峰在文章中这样描述殷延国写经。   几年下来,他已经能把《金刚经》快速而流畅地抄写下来了,且笔力爽快遒劲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