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语文版语文必修三第四课“词三首(一)”课件2.pptVIP

2016语文版语文必修三第四课“词三首(一)”课件2.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语文版语文必修三第四课“词三首(一)”课件2

* * * * * * * * 中小学课件 第三册 语文版 第5 课 词三首(二) 1.记:了解作者及豪放诗词的特点,积累作者 名句。 2.读:理解典故在表达中的作用;理解词的 含意,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词人的思想情感。 3.写:运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进行景物 描写。 4.练:理解诗歌中典故的作用。 学习重点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谥号文忠。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其词开豪放一派, 对后代很有影响。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张孝祥 (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字安国, 号于湖居士。 乌江 (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他的词风格豪迈,多感怀时事之作。有《于湖词》存世。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词人,词属豪放派,有《稼轩长短句》。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1.字正音准 (1)准确识记下列单音字的读音 lěi ɡuān qiánɡ lǔ zūn lèi shān zhān ōu dù mò bì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2)准确识记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jìn jìnɡ (3)辨形组词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2.近义词辨析 (1)萧索·萧条 a.岸边的柳树叶子早就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柳枝,更添萧索的气氛。 b.尽管新城市广场少部分区域几次做了经营调整,但始终未能摆脱萧条的状态。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2)湮没·淹没 a.当主持人朱宝训宣布比赛结束时,场下蓄势已久的众多小棋迷争先恐后拥上台寻找两名棋手签名,常昊、古力瞬间淹没在“粉丝”群中。 b.近几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被现当代中国历史湮没已久的不少著名学者,又重新引起学术界、出版界乃至传媒的注意。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上阕中作者极力地渲染景物的宏伟、壮阔、气势磅礴,目的是什么? 答案 唯有这样的景物才配得上风流人物,这就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做了绝好的铺垫。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词风。 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 《六州歌头》 2.“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一句,词人站在边境线上,看到了什么景象? 答案 萧条冷落,死气沉沉,看不到军队活动的踪迹,没有战争时的戒备状态。 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 3.“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一句描写了什么情景? 答案 描写了沦为亡国奴的中原人民殷切盼望王师北伐的心情和眼巴巴地“南望”的动人情景。 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 1.阅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思考: (1)比较周瑜与苏轼,想想苏轼为什么思慕周瑜。请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思考。 人物 周瑜 苏轼 年龄 婚姻 外表 职位 际遇 思慕 原因 34 47 美女相伴 屡遭不幸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正因为如此,已超过周瑜年龄的苏轼最最渴望的就是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一展宏图。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一句,有两种解释, 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善于自我解脱, 自解自慰, 比较达观; 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说说你的观点。 答案 此处应从两方面看。一方面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年华老大, 功业无成, 而周瑜在34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立下赫赫战功了。想到这里,苏轼肯定心境苍凉,消沉顿生。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生性旷达洒脱,并没有真的消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 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还是“一尊还酹江月”吧。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2.阅读《六州歌头》,思考: 下列词句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1)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2)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