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货”:中国封建社会的是财政诠释
“食货”:中国封建社会的财政诠释
[关键词]“貪货”;食货志;封建财政
[摘 要]东汉初年.比较完整地表述财政内涵和外延的财政概念—“食货”已经确立,并在以后的1900余年中不断 发展 和完善。“食货” 研究 的对柬是我国封建 社会 国与民相互之间的 经济 活动及与此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等.从而体现着我国封建社会国与民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食货”研究的范围涵盖了我国封建社会国家处理这些关系的 理论 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K207 [ 文献 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03)05—0084—07
[收稿日期]32003—04—04
[作者简介]孙文学(1943—),男,辽宁锦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中国 财政思想与財政制度史研究。
自东汉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创意“食货”一词以后,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虽然财政范畴数以百计,诸如“岁入”、“岁出”、“国用”、“国计”、“赋”、“货贿”、“财货”、“度支”等等,但比较系统、全面、 科学 地反映国家财政发展 规律 的,仍然只有“食货”一词,所以我们称“食货”一词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财政概念,这一概念曾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枷爰摇砺奂摇费Ъ颐撬惴翰捎谩H欢郧骞庑髂昙浯尤毡静袄础安普币淮室院螅笆郴酢闭庖徊普拍罨蛘弑患芸眨晌恕安普玫耐吵啤保换蛘弑焕?BR 大了内涵和外延,成为了“社会经济”的术语。近年来,更有人说我国古代对财和政是分开使用的,而且最早地使用生财、财富、国用、利益分配等概念。笔者认为,这种架空或扩大“食货”概念的论断.有违班固的原意,而关于我国古代财与政分开使用的说法,就离谱更远了。
______________
20世纪30年代的《食货》杂志中,刊发了许多非财政 内容 的社会经济性文章,这表明《食货》杂志的编辑人员已将《食货》定格在“社会经济”范畴之中,而1986年版《辞海》“食货志”条.也解释为“社会经济史的篇名”,同样将“食货”定格在“社会经济”范畴之中。
一、“食货”正义
“食货”一词始见于班固的《汉书·食货志》。班固在开篇之首,便开宗明义地写道:“《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渭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这里所说的《洪范八政》,出自《尚书》。《尚书》是追述上古 时代 政治 经济制度的政书,《洪范八政》是《尚书·周书》中的一篇,记述了西周时代统治阶级治理国政的八项原则,这八项原则是:“一曰食,二曰货,二曰祀,四曰司空,五日司徒,六日司寇,七日宾.八曰师。”因为当时是以农立国,这八项原则主要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所以又称“农用八政”。班固在撰写《汉书·食货志》时,采用了这八政中最主要的前两政,即食与货。从而构建了“食货”一词。因此可以说,班固是“食货”一词的始作俑者,此后各代史家所述“食货”,皆源于此。
班固构建了“食货”一词,同时也构建了“食货”概念。“食货”的实践活动大约在公元前2l世纪的虞、夏之时已经开始了。至西周时期,为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治,支持国家政权的经济活动,即“食货”活动日益频繁,与“食货”相关的范畴逐渐增多,诸如贡、助、彻、赋(军赋)、税等;与“食货”相关的政策、制度也已初步确立,诸如土地制度如井田制、收入制度如以九赋敛财贿和税制税率(五十而贡、七十而助、百亩而彻、有什一而税等)、支出制度如九式均节财用(九种支出模式)等,有关“食货”的管理制度如量人为出、节用等。同时也出现了与“食货”相关的初级的理论,如节用的理论、均赋薄敛的理论、量入为出的理论等,并设立了与“食货”相关的官职,如西周的天官冢宰、地官司徒等,不具载。所以,司马迁说:“自虞、夏时,贡赋备矣。”[1]然而。这个阶段政治经济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科学文化的发展也还处于初始阶段,尽管已经出现了钟鼎文、甲骨文,但尚未普及,所以与“食货”有关的活动、范畴、制度、理论等,还仅仅流于口头传说,虽然这些传说都有史实佐证,却无法形成统一的为世人所共同接受的概念,至于财货、货贿、国计、贡赋、国用、税之类,只不过是比较简单的个别范畴,不能称之为概念。
至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都有了很大发展,科学文化有了长足进步,“食货”活动、“食货”范畴、“食货”制度、“食货”理论等已由口头流传发展成为竹简传承,前代口头流传的传说,大多被记录了下来,《周易》、《周礼》、《尚书》、《礼记》、《诗经》等经典文献大都是在这一时期被整理记录流传下来的,这些文献均有关于“食货”活动的内容,其中《周礼》对“食货”管理机构、“食货”制度和“食货”理论的记述尤其全面,所以王安石说“一部周礼,半部理财”[2],确有道理。当时各诸侯国为称霸,相继进行了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而“食货”制度、“食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