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VIP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6.1.25 本试卷总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影响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出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汉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 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潘美即与王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