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要点.docVIP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要点

临汾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3题。 李清照现存的词曲中,有四分之一出现了与香炉、焚香相关的意象。为何李清照对香炉会如此情有独钟呢?这要从香炉的用途说起了。?   专门为焚香而设计的香炉不知最早起于何时,也许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青铜鼎。鼎用于烹煮肉食和祭祀,香炉里装的则是香料,都表达了对祖先和天地的尊敬。香炉真正的成型和发展,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每日举行的敬佛礼佛的过程中,就包含了焚香的仪式,这使得焚香的习惯更广泛地进入到大众生活之中。到了宋代,焚香已经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当时生活中的“四艺”,成为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程式。宋代时,各种香炉除了供皇室、贵族和文人使用之外,也广泛出现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了。不但敬神祭祖要用香炉,在厅堂卧室里要点燃香炉,甚至在各种高端的宴会、欢乐的庆典上,也要焚香助兴,而一些小型香炉更是成为文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比如这幅宋代的《槐荫消夏图》,一个夏日的午后,一人在户外乘凉,慵懒地躺在槐荫之下,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只香炉,从他惬意的表情上,仿佛可以闻到空气里的清香。   在汉朝,有一种“博山炉”已经在皇宫和贵族中流行了,炉体常用金属制作,呈青铜器中的容器豆的形状。炉子上面有高高尖尖的盖子,表面装饰着重叠雕刻的奇禽怪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因此这种香炉就称作博山炉。后来,[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9.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5分) 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 , ”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以“ , ”两句写自己一身猎装,率领浩荡队伍出列的场景。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诗人因病断酒后国恨家愁难以排遣的抑郁之情。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汤一介:具有大文化操守的哲学名宿   汤一介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哲学史家,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建中华文化书院推动“文化热”,在中国最早提倡“国学”,但他并不愿以“哲学家”或“国学大师”自居,他曾谦虚地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哲学工作者。”可学术界习惯将汤先生称为“最具有大文化操守的哲学名宿”。 关于“大文化操守”,汤一介先生还有自己的见解,那就是历经磨难,对自己一生专注的事业,始终痴心不改。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光明的未来,他在“知天命”之年重新焕发了学术研究与创作的活力。 1958年他的妻子乐黛云被打成右派,这帽子一戴就是二十年。在最黑暗的年代里,汤一介先生和妻子乐黛云通过互相信任、互相关怀、互相扶持走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文革”中汤一介被打成“黑帮分子”关在哲学楼里,乐黛云每天晚上坐在哲学楼梯上等他回家。那段楼梯被他戏称为“爱的阶梯”。 改革开放以后,汤一介重新拾起中断二十年的研究,迎来了学术生涯的春天。1983年,汤一介撰写出版了《郭象与魏晋玄学》一书,该书打破了过去唯心唯物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提出研究哲学史应找到哲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著作丰收的同时,他的教学也获得极大的收益。1981年春,汤一介在北京大学首开了选修课“魏晋时期的玄学与佛教、道教”。这个题目不仅涉及玄学,还涉及佛教跟道教的关系,难度极大。为了成功开讲,他每天“做功课”做到很晚,“几乎没有一天能在夜里两点钟前就寝”。这样一门在别人看来可能相当枯燥的课程,却被他讲得有声有色。据他回忆,这门课“很受学生欢迎,三易教室,最后来听课的学生还是太多,用发听课证的办法才得以解决”。 1983年,汤一介赴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正好那时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会上特设了中国哲学的圆桌会议“专场”。汤一介以“儒家哲学第三期发展可能性的探讨”为题做了演讲。他认为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学者的几个中心理念都没有失去现代意义,而且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他的发言论据充分,扣人心弦,把充满思辨气氛的大会推向高潮。 20世纪90年代商业浪潮滚滚袭来,1993年,美国学者亨廷顿发表“文化冲突论”,对此,汤一介立即给予了批评和回应。他指出,中国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同的文化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