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承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
传承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
促进农村家庭代际和谐
薛宝发
【提要】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尚在探索之中,失去劳动力的老年农民就必须靠子女(子代)赡养才能安度晚年。由于诸多的原因使中华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未能在“子代”得到有效的传承,加上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子代”的伦理道德观、价值取向、赡养心理等产生了和“传统”相碰撞、冲突、背离,已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家庭中“亲代”(本文中特指年老须由子代赡养的父辈)和子代关系的和谐,并由此引发出农村老年人赡养、家庭和睦安定,社会和谐等一系列问题。望引起全社会的特别关注。笔者以为只有开展“孝道”教育,传承中华孝亲敬老传统,化解社会上赡养的“心理障碍”,建立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为农村的“子代”赡养“亲代”树立起坚实的经济支柱,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从而构建一个代际融洽、家庭和睦、人人孝亲敬老爱幼、其乐融融的现代和谐社会。
【关键词】 传承 孝亲敬老 代际和谐
家庭代际关系概念
代际关系通常指代与代之间通过资源分配与共享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以及道德义务意识与承担等诸多中间媒介,发生这样或那样联系,呈现不同态势的胶着状态。(王树新)
家庭代际关系是指家庭中因血缘和姻缘而产生的关系。而亲代和子代的关系,内容十分丰富,有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文化诸多方面。
一、目前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基本态势
目前,我国广大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尚在探索之中,失去劳动力的老年农民就得靠子女赡养才能安度晚年。由于子女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以及心理的差异,也就形成了差别悬殊的代际关系。
1、和谐融合型
当前农村中此类型的家庭,大多是原先祖、父两辈和谐融洽家风,传承延续至今日的父辈和子辈。昔日的父辈对祖辈的悉心赡养,尽心孝敬,父(祖辈)慈子(父辈)孝的家庭氛围,给今日的赡养者(昔日的孙辈,今日的儿辈)熏陶感染。使中华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深深地植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上。于是他们从小就成为父母孝敬爷爷奶奶的好帮手,祖辈眼中的“乖贤孙”。今日轮到他们承担起赡养双亲的责任。他们满怀感恩图报之情,像昔日他们的父辈赡养祖父一样,在经济上、生活上、情感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关怀、慰藉,竭尽一切孝敬之心。做到“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他们不仅不觉得赡养“亲代”是一种负担反而感到自己能在父母有生之年尽一份孝心是幸运和“福气”。于是三代同堂(也有少数四代、五代同堂的)孝亲敬老爱幼,和谐、融洽,其天伦之乐兮融融矣!然而此类仅占农村中的极少数家庭。
2、上亲下疏型
亲代(父辈)总是把子代(儿女)“衣食住行”挂在心上,而子代对亲代却“心不在焉”。亲代老人一切为子代着想,穿只求能御寒;三餐只要能吃饱,哪怕是儿孙们不吃的剩饭菜;老人养鸡养鸭、蛋自己舍不得吃一个,全放到儿孙碗里;住也是最简陋,甚至是灶间农具房。而把条件最好的让儿孙住上,儿子媳妇却“当仁不让”;老人揽下全部家务,哪怕头疼脑热时也照干而儿子媳妇也“习惯成自然”。因而也常欠慰藉关怀,不过,逢到过年买年货为“小家庭”购新衣,若手头稍宽裕些也会为老人捎件“地摊货”,让老人又心疼又感动,逢人便夸儿子孝顺。总之,子代对亲代虽然谈不出“有心孝敬”,却也没有苛责忤逆老人。老人也觉得子代尚能守住“养亲奉老”的底线,而过上温饱而清贫的晚年为满足,为“三代同堂”而庆幸。子代也因家务小孩离不开亲代,且“父母好款待”而不另立门户,一家相安无事。此类型属农村中的多数家庭。
3、疏远分离型
此类型代际关系,既指情感上疏远,也指空间上分离。亲代老人多独居。一般是多子女家庭。子辈都成家立业后,尽管老人们对儿辈爱心不已,但毕竟力不从心,无法同时为子代各个家庭操劳家务,照看子孙。再者担心帮得“不均衡”出力不讨好,若让儿子儿媳们产生误会,觉得老人偏心而伤了兄弟之间和气。因而让各兄弟各立门户,自己独居。而老人的口粮、生活费由兄弟们平均分摊。这样一来,老人也就无法为各儿子承担家务,看管孩子。于是,儿媳们即各自投奔娘家以求帮忙。结果,疏离了婆家、亲近了娘家——姻缘亲于血缘。老人和儿孙的关系日渐分离、疏远开来。较有孝心的子辈过年时尚能上老人住屋看望,经济许可者也递上点“红包”(不可违背的乡俗)。反之,兄弟互相推诿猜忌,难得迈上老人门槛……此类型在农村中也有相当数量。
4、隔阂冲突型
此类关系的成因大致有:一、原先父子关系不好、心存嫌怨。二、婆媳关系紧张。大都儿媳不贤惠,不愿孝敬公婆,进婆家不久就闹分家,儿子又无能为力,无所适从。更有妻管严者也偏向妻子一边,就像俗语所说“娶了媳妇,死了(赶走之意)娘。家庭烽烟不断。结果两代人无法同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只好由村里干部调解分居。并按当地村规民约之赡养标准,责成成儿子负担老人的口粮和生活费(一般是极低标准)既然孝敬公婆本非儿媳所愿,时常不能按规定标准履行或不能按时兑
文档评论(0)